“咚咚鏘,咚咚鏘,咚咚,鏘……”近日,在黑龍江省青岡縣蘆河鎮民權村家良子屯的小廣場上,紅衣綠扇,鑼鼓喧天,二十幾位村民載歌載舞,扭起了東北秧歌。
“有了這塊場地,再也不用在街道上扭秧歌了。”村民王立國笑著說,“這多虧了煙草部門派來的工作隊。”
王立國說的工作隊,是黑龍江省煙草專賣局(公司)2017年6月派駐到民權村的駐村工作隊。工作隊共三人,分別是第一書記杜鳳山和隊員葛紅中、侯立軍。
“讓工作隊下決心建小廣場的是兩件事。”杜鳳山介紹說,一件事是剛駐村的時候,工作隊挨家挨戶走訪了解情況,發現當地人一有時間就聚在一起“耍牌”,文化生活匱乏;另一件事是村里有一次組織扭秧歌,因無活動場所,大家只能在公路上活動,一名在一旁觀看的兒童被汽車撞傷。
脫貧攻堅離不開文化引領,經過走訪調研,駐村工作隊確定了以文化建設為紐帶、以情感溫暖民心的工作思路。
他們協調資金,將村委會辦公室門前原有廣場進行改造擴建,并在家良子屯建設了600平方米小廣場。不僅如此,他們還主動和相關企業聯系,用“小投入解決大問題”:為全村安裝更換LED太陽能路燈234盞,做到有人家的地方就有路燈;維修新建排水溝渠1萬米,解決了村民的難題。
燈亮了,村民們的心里也亮堂了。一系列有效的舉措,讓村民們堅信,駐村工作隊是真心為大家,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干兩天就走”。
駐村工作隊注重黨建引領,積極促進民權村黨組織建設,不僅提升了農村基層黨員的責任意識和脫貧致富能力,也為對接貧困戶開展“一對一”幫扶創造了條件。
部分貧困戶觀念較落后,類似“直接把錢發下來”這樣的話沒少說。但駐村工作隊堅定認為:要想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隊”,就必須依托可持續發展項目,讓錢生錢,通過產業項目帶動貧困戶脫貧。
去年,駐村工作隊引導貧困戶發展育肥牛集體養殖產業。他們利用扶貧資金購買牛犢,吸引了29戶貧困戶集資入股集體養殖項目,一個養牛周期結束后,將收益部分按股分紅,啟動資金繼續購入牛犢。他們與村兩委一起制定《民權村肉牛集體養殖項目實施方案及管理辦法》,由專業人員負責牛場管理,確保制度落實到位,保證投資收益。今年年初,第一個生產周期結束,該項目總收益4萬元左右,入股的貧困戶平均每戶增收500元。
根據民權村的實際情況,2018年,駐村工作隊協調村里流轉出100畝土地發展黏玉米種植產業,主動幫助貧困戶聯系玉米收購企業。受雨水影響,當年黏玉米產量降低,但即便這樣,每畝土地仍然增收200余元。
“這支隊伍有想法,肯實干。每一年都有詳實的工作計劃和推進步驟。”蘆河鎮黨委書記閔鑫焱介紹說,“他們不僅帶來了資金支持,還將煙草行業一些先進的管理辦法帶到了基層。有了他們的幫助,我們的脫貧攻堅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快。”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