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件村,河北省局(公司)扶貧工作隊積極爭取各方支持,大力改善全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圖為道路施工現場。
河北省局(公司)駐南件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耿津波(右)了解貧困戶肉驢養殖情況。本報記者 曹祥金攝
河北省局(公司)扶貧工作隊幫助葛仙莊村順利完成村兩委換屆的場景。
對葛仙莊村和南件村而言,養羊已成了村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圖為河北省局(公司)駐葛仙莊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牛書合(左)到村民家里查看羊的飼養情況。 本報記者 曹祥金攝
精準扶貧以來,南件村不僅擺脫了貧困,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改善。
“2016年,做規劃、打基礎,把貧困發生率降至15%以下,完成18戶44人脫貧;2017年,提標準、上臺階,把貧困發生率降至4%以下,完成15戶40人脫貧……”自從來到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南橋鎮葛仙莊村,河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隊就把全村的脫貧規劃掛到了墻上。
2016年年初,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河北省局(公司)對口幫扶行唐縣南橋鎮葛仙莊村和南件村,并分別向兩個村子派出了扶貧工作隊。
一年一個臺階,規劃中的圖景一個個變成了現實。2018年年底,兩個村子都已經順利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并在全省的考核中獲得了優異成績。然而,兩支工作隊卻沒有停歇,依然忙得熱火朝天。
從“打贏”到“打好”,從脫貧到致富,河北省局(公司)認為,隨著扶貧工作的持續推進,脫貧攻堅的“打法”也面臨變化。如果說脫貧摘帽是一場中考的話,接下來的致富奔小康則是一場大考。
找準窮根精準施策
“我們村有1700多畝土地,基本屬于平原地貌,灌溉和交通條件也不錯,但是全村的發展一直較為落后。”南件村黨支部書記張香明說,村里的土地絕大部分是基本農田,種植結構傳統單一、收益較低,發展空間受限很大。
同處南橋鎮的葛仙莊村一直是省級貧困村,屬于丘陵地貌,土地雖然多但大都是坡地,且灌溉用水嚴重缺乏,每年只能收種一季農作物,再加上交通不便,脫貧致富的難度同樣很大。
找準病因,才能對癥下藥。駐村之后,扶貧工作隊在村兩委的支持下,首先對全村情況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了解。按照省委省政府“一村一規劃、一戶一計劃、增收有路子、脫貧有目標”的要求,他們精準識別貧困人口,深入了解村民們在吃水、出行、住房、上學、就醫、增收等方面的困難,將貧困村民信息進行歸檔整理,詳細了解村情民情,為精準扶貧掌握了第一手材料。
經過深入細致地摸底排查,葛仙莊村115戶346人中,共確定建檔立卡貧困戶45戶103人;南件村335戶1153人中,共確定建檔立卡貧困戶140戶452人。
扶貧攻堅,重在精準施策。在全面的調查研究之后,河北省局(公司)扶貧工作隊因戶制宜,精準到人,先后確立了特色種植、特色養殖、打工扶持等多種形式的幫扶方案。
同時,他們還為全村制定了符合村情發展的年度扶貧工作方案及長期規劃,進一步把減貧目標和脫貧時間細化量化,做到村有發展目標、戶有致富項目、人有努力方向,著力突破自身限制和瓶頸,為所有村民規劃了一幅令人期待的致富藍圖。
黨建引領凝聚人心
所謂“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駐村扶貧伊始,河北省局(公司)黨組就高度重視加強黨的建設。“要充分發揮黨員在脫貧工作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推動廣大村民共同致富,推進從治標向治本轉變,著力提升扶貧工作質量。”河北省局(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王志濤一再向扶貧工作隊強調。
因此,作為第一書記,河北省局(公司)駐葛仙莊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牛書合駐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團結村兩委班子,加強村黨組織建設。“村兩委是村民們的主心骨,只有把他們團結好,讓他們成為全村強有力的帶頭人,脫貧致富才能具有不竭的內生動力。”牛書合說,他們一邊走訪調研,一邊通過黨課的形式,和村兩委共同找準黨建工作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結合點。
此外,從學習入手,針對葛仙莊村支部班子戰斗力不強、發展思路不清晰等問題,通過組織開展“三會一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結合自身實際,學習扶貧政策、謀劃脫貧路徑,有效提高了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葛仙莊村黨支部書記康旗坦言,誰也不愿意一直戴著頂貧困的帽子,但面對自身條件和發展環境,對于脫貧的路該怎么走,他們感到茫然。正是深入的學習,打開了他們的思路,激發了他們的動力,“沒想法”“沒辦法”的思想狀態不見了,“有目標”“有奔頭”的攻堅精神出現了。
以黨建為引領,南件村同樣干勁十足。作為河北省局(公司)駐南件村的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耿津波以黨課為切入點,以支部會、全體黨員會為載體,不斷強化政治理論學習,著力營造“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氛圍。在切實提高黨員干部政治素養、工作能力和為民服務意識的同時,扶貧工作隊充分調動全體黨員參與脫貧攻堅的積極性、主動性,聚民意、合民智,共同為脫貧攻堅出主意、想辦法,進一步增強了脫貧攻堅規劃的可操作性。
在此基礎上,他們幫助村兩委不斷推進黨務公開、村務公開、財務公開,全體村民都參與到村里的建設中,沒有局外人,沒有旁觀者,形成了共同脫貧致富的強大合力。在工作隊看來,人心齊了,干勁有了,思路活了,日子就有了盼頭。
因戶制宜擺脫貧困
“今年的行情比去年好,這50頭驢估計能賺5萬多塊錢。”南件村村民張立坤經營的肉驢養殖雖然辛苦卻收獲頗豐。
“養肉驢,周期短,一年一賣,雖然價格有波動,但只要養得好,收入總體還不錯。”張立坤說,3年前,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他向銀行申請了5萬元的小額扶貧貸款,養起了肉驢。在扶貧隊員的指導和自己的精心照料下,他的驢子從最開始的十幾頭一直增長到現在的50頭,成了村里有名的養殖戶,并由此徹底告別了貧困。
因戶制宜,因人施策,針對南件村實際,扶貧工作隊逐戶制定幫扶方案。對于因病、因殘、因學致貧的村民,他們積極協助爭取大病保險、兩免一補、小額扶貧貸款、危房改造等各項扶貧政策,以及各種公益性崗位,保障其基本生活和收入來源;對于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則通過引導其發展特色種植、特色養殖、就近務工等形式,讓村里的138戶貧困戶擺脫了貧困。
在葛仙莊村,扶貧工作隊同樣利用本地圈養肉驢、肉牛的傳統,將發展生態養殖作為村里的特色富民項目之一。他們一方面引導村民新建養殖區,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采取入股、綜合分紅等方式引導養殖散戶入駐養殖區,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進行產業運作;另一方面邀請專家開展品種選育、高效繁殖、精準飼養、疾病預防等技術培訓,提高養殖戶的專業技術水平,幫助養殖戶對原有養殖場所升級改造,鼓勵擴大養殖數量。第一年全村便養殖肉驢150頭、肉牛100頭,為貧困戶人均增收上千元。
為了幫助葛仙莊村盡快脫貧致富,扶貧工作隊還充分發揮行業優勢,為村里爭取到了100畝的煙葉種植指標,以村集體為主體進行種植,并且考慮到村集體缺少資金,所有土地流轉、人員工資、生產投入等相關費用,均由工作隊自籌。
“從租地到用工,我們選擇的基本上都是貧困戶。”牛書合介紹說,一年下來,通過土地流轉和務工工資,煙葉種植共為全村貧困戶帶來了11萬余元的收益,一個貧困戶通過在煙田打工最多可收入9000元。
注重質量持續增收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曾經是南件村、葛仙莊村的真實寫照。改善居住環境,也一直是兩個村莊的夢想。自從駐村開始,河北省局(公司)扶貧工作隊就暗下決心,除了幫助村民擺脫貧困、走上富裕的道路外,還要讓整個村子更加美麗、更加宜居,切實提高全村人的生活質量。
“原來村里全是土路,不光環境不好,地勢低洼的人家,每次下大雨,還容易內澇。”張香明說,精準扶貧的展開,讓他們村煥然一新。
在河北省局(公司)的支持下,扶貧工作隊對南件村村內道路進行硬化,解決了村民出行難、下雨易積水的問題;在街道兩側栽種冬青等綠植,粉刷墻面,清理垃圾,讓大街小巷干凈整潔;太陽能路燈實現了對村內街道的全覆蓋,大大方便了群眾生活;建設標準化衛生室,修建文化廣場,建立圖書閱覽室,讓群眾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
同樣煥然一新的還有葛仙莊村。幾年來,河北省局(公司)先后投入147.5萬元鋪設了6.2公里的便民道路,投入26萬余元開展環境衛生治理,并對全村自來水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