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石門鎮花廟村來了一位煙草公司派駐的第一書記。他就是洛南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的李強。
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李強做好了吃苦的準備。花廟村下轄18個村民小組,地處坡塬,干旱少雨,交通不便,貧困戶共有95戶223人。這是李強到村里之前了解到的情況。村里窮,他是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的,但真正到村里住下后,村子的落后和貧困才給了他更直觀的感受。村里生活用水是地窖用水,水的雜質很多。山里潮濕,夏天蚊蟲很多,身上的皮膚被蟲子咬得跟“斑馬圖案”似的;冬天沒有取暖設備,僅僅依靠電熱毯,除了床上有點熱乎氣,房間冷得像冰窖。面對這樣艱苦的環境,李強沒有半句怨言,勇敢挑起重任。“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我深感責任重大,既不能辜負組織對我的信任,也不能辜負村民對我的期望。”李強堅毅地說。
“扶持誰、怎么扶,如何精準扶貧、怎樣取得長效”“如何快速適應新角色”……面對一系列問題,李強積極調整自身,投入扶貧攻堅工作中。
村里有的人認為扶貧只是走過場,搞形式。拉近與貧困戶的距離是李強首先要做的事。為了消除貧困戶對駐村干部的不信任、偏見甚至抵觸情緒,李強帶領駐村隊員撲下身子,走訪農戶,了解村情。李強曾多次自掏腰包,為貧困戶送去衣物、米面油等日用品,加深與貧困戶的感情,讓貧困戶慢慢了解和認同他們正在做的扶貧工作。
群眾困難無小事。2017年年底,李強在一次入戶走訪時發現,孫富存老人的愛人摔了一跤。老人做完手術后胳膊上的鋼釘裸露著,因為交通受限就醫不便,而且不懂護理知識,傷口長時間無法痊愈。他第一時間托朋友聯系縣醫院救護車,把老人送到醫院接受后期治療。
扶貧先扶志。張安朋是村里的貧困戶。筆者入村采訪的那天,一走進他家院子,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派熱鬧的景象:院子里擺著幾張長桌,家里來了很多親戚和村民,大家正在一起準備豐盛的飯菜,提前慶祝張安朋孫子滿月。“如果沒有李強書記和扶貧工作隊的幫助,我不可能有現在的生活,他就是我們家的大恩人!”張安朋感激地說。
53歲的張安朋是一名普通的山里漢子,前些年搞運輸,因為經營不善欠了別人二十多萬元錢。1998年張安朋兒子被檢查出心臟病,做手術花了四萬多。屋漏偏逢連夜雨,2010年他的妻子又被檢查出腦梗死,生活一下墜入谷底。一連串的打擊讓他開始對生活絕望。
“他是我們2016年遍訪農戶時認識的,在了解到他的家庭情況后,我開始反復做他的思想工作。”李強回憶道。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只要一有時間,李強就和張安朋進行溝通,鼓勵他樂觀、勇敢地接受生活的磨難,可以通過種植烤煙增加家庭收入。“他從開始的不配合、態度生硬,到慢慢重拾信心,思想有了很大轉變,開始接受產業幫扶。”李強介紹道。
近兩年張安朋在煙草公司駐村干部的關心支持下種植烤煙,在煙技員的精心指導下,每年都有4萬多元的收入。他還給村合作社代養了110箱中華土蜂,同時積極發展多元產業,種植辣椒5畝、油葵7畝,增加收入2萬多元。“今年我種了19畝煙葉,預計收入8萬元左右。人呀,不怕貧,就怕勤。勤快了,好日子就來了。只要我堅持種煙,不光能還清別人的欠款,我還能有存款。”張安朋對未來充滿信心。
三年多的時光,一千多個日夜,李強幫扶花廟村以來,村里的貧困戶已經從原來的93戶減少到38戶,已經形成以煙葉產業為主導產業、其他產業為補充的脫貧致富模式。相信花廟村村民的日子在多元化產業的幫扶帶動下會更加美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