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夢想的距離很近,近在咫尺唾手可得。
有人說,夢想的距離很遠,遠在天邊遙不可及。
那么,夢想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呢?筆者似乎在大山深處的國煙扶貧點湖北十堰市的竹溪縣找到了答案,而這些答案正是一群天真的孩子們給的。
在十堰市的煙草行業扶貧工作宣傳報道培訓班上,二更學院的老師播放了一段公益視頻,講的是一名少數民族小學六年級學生班金初的故事。她從小父母雙亡,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但是他們卻是大骨節病的患者,因此金初用弱小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膽。小姑娘除了上學,就是務工務農來填補家用。在周一的校園早課上,她在國旗下做了一次題為《走出大山》的講話,感動了無數人。在她幼小的心靈里,一直有一個當教師的夢想,因為她想幫助更多的孩子走出深山,去完成自己的夢想。她的夢想很簡單也很單純,但是以她家的經濟條件來說,又讓她的夢想很困難很心酸,現實給了她常人無法承受之重。然而在夢想的道路上她卻越走越堅持,因為她始終相信夢想是靠走出來的,自己多走點,她的鄉親們就能走得更順暢一點。
與之相反的是,生活在城里的同齡人要幸福很多。他們更多地是想著怎么調皮,怎么胡鬧,卻很少有人有著夢想和對未來的規劃,即便是有,他們離自己的夢想也不像視頻中的小姑娘那樣遙不可及。
為了別人的夢想而去構建夢想的大愛,這個本該春花燦爛的年紀不應該有這份沉重,相反他們更應該活得灑脫,也許一個教師的夢想在他們看來太無足輕重,而之于這個小姑娘卻是那么的遙遠。
視頻中的小姑娘的境遇只是這座小城的一個縮影。通過介紹和影像資料我們回顧了竹溪兒女的生活。這個被苦難磨練的小城注定被披上了一絲荒涼,“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似乎已經讓這里的孩子變得更加成熟,只有讀書才能走出大山,可是走出大山之后他們又能怎么樣呢?沒有誰能給他們一個確切的答案,可就是這種距離一直在拉扯著他們長大,似乎夢想就是逃離這座座大山,而這遙不可及的距離讓他們變得更加堅韌。
這個時候,黨的精準扶貧政策給山里帶來了春風,產業扶貧給他們帶來了崗位。如今一部分人在家門口就能就業了,昔日的荒山野嶺也得到了有效的開發,香菇、蜜蜂等特色種植養殖業的興起,給予了山里人豐碩的回報。他們有收入了,甚至可以自主創業了,再不用離鄉背井去那些遙遠的城市打工。當地的人們可以在自家工作、創業構筑著一個又一個平凡的夢想。
而精準扶貧政策也給當地的學校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孩子們再也不用在“風霜酷暑”的露天食堂吃著并不可口的飯菜,再也不用因為貧困而輟學。在嶄新的學校操場上,孩子們正在為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精心準備著,民族龍船表演活靈活現、鋼琴舞曲惟妙惟肖、大合唱唯美動人,好一幅活潑生動的畫面。面對采訪,孩子們無拘無束地談著自己的感受,喜悅之情寫在了每個孩子的臉上。除了新的學習環境,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父母回鄉就業讓他們擺脫了留守兒童的標簽。
一幕幕、一段段……讓我感到自豪與欣慰,國煙的扶貧攻堅已經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而這種階段就山區的孩子來說,平等和尊重讓他們看到了夢想其實就在身邊,未來的曙光也已經漸漸明朗。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