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山龍村一片綠意盎然,空氣中彌漫著清新怡人的氣息。
一條條硬化路,像灰白色玉帶纏繞在山間,蜿蜒通達到村民家門口;供水管道穿門入戶直通院落,村民們用上了清澈甘甜的山泉水;一棟棟新房拔地而起,危舊民居改造持續推進……這里,每天都在悄然發生變化。
山龍村,位于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北團鎮,現有村民143戶,2017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1戶29人。2017年12月,福建省煙草專賣局(公司)選派王新旺作為第一書記來到山龍村。
“駐村幫扶既要有溫度,也要有力度,必須‘實’字當頭,做到真蹲實駐、真幫實扶。”王新旺努力幫助山龍村這個貧困山村找準脫貧致富的路子。
堅定“主心骨”,以基層黨建凝聚發展合力
王新旺忘不了自己初到山龍村見到的情景:村口一座兩層小樓大門緊閉,樓里水泥地面開裂,屋頂滲水變黑,四壁蜘蛛結網,如果不是掛著村委會牌子,一定會被誤認為是多年未住人的破敗民宅;村道破爛不堪,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村民飲用水時常斷流,雨季變成“黃泥水”;全村黨員31人,支部組織黨員學習往往僅十一二人到場。
初來乍到,這個小山村就給王新旺來了個“下馬威”,但這并未熄滅他在這個山村扶貧攻堅的熱情。“責任在肩,不能辜負組織的信任。”困難越多,王新旺越感到責任重大。
山龍村境內有204省道,距鎮政府所在地4公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氣候宜人,農業基礎較好。在王新旺看來,村里條件不差,脫貧工作卻一直未見起色,與缺少“領頭雁”有很大關系。
通過實地走訪考察、入戶交心談心,王新旺為村里的問題把脈——在思想上,一些村干部認為,貧困山村資源少、人才缺,脫貧難度大,只要面上過得去就行;在行動上,大家各忙各家事,日常溝通少,加上村集體常年負債,干部工作積極性受挫,落實上級政策不到位。
“一個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是農村發展的‘主心骨’。只有把村兩委班子團結好,把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好,既外聯于形,更內合于心,才能把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動力。”王新旺明白,要想讓山龍村舊貌換新顏,最重要的是先把全村人尤其是黨員干部“擰成一股繩”。
針對支部班子戰斗力不強、發展思路不清晰等問題,王新旺帶領大家加強學習培訓,健全工作考核機制,梳理干部責權清單。為把村黨組織建設成堅強的戰斗堡壘,提高黨員干部的凝聚力,他著重加強班子建設和黨員規范化管理,提高黨員干部的服務意識,使黨員干部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在此基礎上,王新旺力促山龍村不斷推進黨務公開、村務公開、財務公開,讓村民們參與到村里大事小情中。例如,他提議建立3個微信群,其中“山龍鄉親”微信群用于重大事項和決策的信息發布與建議收集,切實保障群眾對村中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山龍村黨員群”用于發送學習材料,讓外出務工的黨員也能掌握學習內容和支部動態;“山龍村兩委群”讓村兩委干部可以在微信平臺上及時提出意見建議,方便快捷地參與村級事務管理。
“沒有局外人,沒有旁觀者,大家給予我們充分信任,共建新村、共謀發展的熱情被充分激發。”王新旺說。
牽住“牛鼻子”,以產業振興帶動脫貧攻堅
鄉村要振興,根本在產業,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牛鼻子”。在調整結構、振興產業的道路上,山龍村一直在探索。
剛剛走馬上任,王新旺就開始圍繞山龍村產業發展做文章。
“那時,王書記天天‘家訪’,家里人口、土地面積、務工情況,問得仔細。”貧困戶沈遼對此印象深刻。為了充分結合村里實際搞產業,王新旺走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不到一個月便把村里的情況摸了個遍。
白天調查摸底,夜里加班規劃。自駐村以來,王新旺經常一兩個月都回不了一趟家。在深入了解村情、民情和認真盤點各項資源條件的基礎上,王新旺主持編撰了《山龍村扶貧開發三年規劃》,并通過信息發布,讓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討論和決策。
針對山龍村耕地和水質好、坡地陽光充足、土壤富硒等特點,王新旺與其他村干部一起,引進優質富硒稻米、迷你小香薯,并發展烤煙、百香果種植和白鴨、雞、肉牛養殖等作為脫貧致富的帶動產業。
2018年,在鎮扶貧辦的幫助下,王新旺引導山龍村貧困戶開展適度規模養殖,現已初具成效。11戶貧困戶中,1戶發展白鴨養殖產業、2戶發展肉牛養殖產業、2戶發展養雞產業。
同時,針對耕地閑置、山壟田拋荒、部分耕地轉種后效益低等問題,王新旺提出由村集體牽頭開展土地流轉,建立村級土地流轉平臺,投入扶貧資金興修引水渠、排洪溝、機耕路、防洪堤等,開展土地耕種社會化服務,引導貧困戶參與土地入股或勞動力投入,吸引有技術、會管理的村民回村種植烤煙和甘薯等經濟作物,將閑置耕地變荒為寶。
對癥下藥、精準發力、多措并舉,為山龍村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內外部條件。這些產業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讓村民建立起穩固的利益共同體,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產業初步發展起來了,但這只是起步。接下來我們要打好特色牌,培育和壯大特色產業,打造出叫得響的特色農業品牌,加強農產品品種、品質、品牌建設,真正讓各項產業興旺起來。”對于產業振興帶動脫貧攻堅,王新旺還有更大的愿景。
夯實“硬支撐”,以設施建設提升扶貧質量
王新旺深知,山龍村要真正實現脫貧,個人脫貧與整村建設“一個都不能少”。因此,他著力帶領大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打牢發展基礎。
要致富,先修路。王新旺先后組織召開了3次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投入建設資金進行路面硬化。
但是,老百姓們對項目實施各有看法,使得基礎設施建設面臨一系列具體問題:村民修路時容易產生糾紛,有些村民甚至因建設用地、拆除違建等問題對工程進行阻撓……
王新旺再次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逃避不是辦法,只有一鼓作氣往前沖。”他說。為了盡快打開局面,他選擇了一條難度最大、但成效最明顯的路:挨家挨戶走訪宣傳,并廣泛搜集意見。
群眾利益無小事。為處理修路、修水過程中受影響村民的訴求,不論天晴還是下雨,王新旺每天都堅持入戶宣傳政策、做思想工作。一個月下來,他曬黑了,也變瘦了。
經過宣傳動員,村民們對項目實施都有了一定了解。從第一次入戶被群眾質疑“只是走走過場,不會認真搞工作”,到如今走到哪戶人家都會被拉住留著吃飯,王新旺用一股“實”勁兒,消除了許多質疑的聲音。
隨后,在派駐單位和上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山龍村2018年度共籌集建設資金198.8余萬元,道路硬化、飲水工程項目終于上馬了。
霎時,山龍村上下忙開了鍋,機器的轟鳴聲奏響了脫貧攻堅的交響曲。至今,全村共硬化村道7條,村主干道彎道改直1處,交通狀況煥然一新;修建飲水工程項目2處,實現了“一管清泉進農家”。
路修好了,水引好了;產業有了,路子寬了;村民富了,村莊美了……在大山里住了一輩子的村民們,誰也沒想到,這個曾經毫不起眼的偏遠山村,在扶貧攻堅政策春風的吹拂下,竟發生了如此快的變化。
這樣的變化背后,凝聚了王新旺多少的心血與汗水,村民們心里最清楚。山龍村黨支部書記沈家隆頗為感觸地說:“王書記來了以后,帶領支部做了不少實事、好事,大家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伙都說,有國家的好政策,有這樣的好書記,有這樣的黨支部,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