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80年代初起,四川省德陽市什邡煙區就有一支專門“守口子”的隊伍。每年三四月份栽煙時,政府都會抽調村干部去各個溝渠“守口子”,挨家挨戶協調用水問題,把水用到最需要、最關鍵的地方。
“栽煙有很強的季節性。煙葉一年要澆幾次水,如果沒有水,對煙葉生產影響很大。為了水,戶與戶之間、村與村之間經常發生糾紛。”今年56歲的隱峰鎮原人大主席劉昌海講道,“隱峰鎮總耕地面積3.4萬畝,最高峰時煙葉種植面積達2萬畝。煙葉生長用水高峰期時,每家每戶都等著用水,以前配套設施跟不上,流速慢、下滲快、水流小,根本無法滿足正常的用水需求。”
嚴格意義上說,什邡市并不缺水,水資源主要依賴都江堰人民渠來水和當地地下水源。煙區的百姓能夠看見水,但因為水源配套設施不足,引不到田間地頭,只能“望水興嘆”。什邡煙區,特別是師古鎮、南泉鎮、隱峰鎮等核心區域,由于配套設施不足,渠道大多數未襯砌、流水不暢、垮塌滲漏嚴重,煙葉種植季節不能保障煙葉及時得到灌溉,煙葉發展受到制約。
隱峰鎮歡喜村村委會主任劉謀建就是常年“守口子”的人之一:“我每年都要去解決用水糾紛。當時都是土溝渠,速度慢、損耗大、水量小,誰家排到后面,不僅僅是干旱幾天影響收成的問題,最后有可能連水都沒有了,把苗都旱死了。‘地多水少’,煙農就‘搶水’,很容易發生沖突。”
煙葉的生長離不開水。劉謀建記得,2009年時天氣干旱,煙農們各自想辦法抗旱保苗。他說:“那年天氣干旱,不斷有煙農因為用水發生沖突。很多煙農沒有辦法,把自家壓水井吃的水運到地頭給煙葉澆水,抗旱保苗。”
旱是一方面,澇也時有發生。“隱峰鎮位于河下游,發生旱災時,水流不到這里就干了;發生澇災時,上游的水就流到下游來,河水很容易倒灌到煙田里。”劉謀建介紹。
為了確保什邡煙葉生產可持續發展,提高煙葉品質,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2015年,中國煙草總公司批復援建什邡市煙區水源渠系配套工程。該工程配套建設干渠、分干渠共8條,總長度41.36公里,設計灌溉面積7.2萬畝,其中改善灌溉面積6.34萬畝,恢復灌溉面積0.86萬畝。工程總投資6011萬元,其中煙草行業援建資金5305.74萬元,地方配套資金705.26萬元。
2017年5月20日,渠道建成完工并試驗通水的那一天,什邡煙區的百姓沸騰了,大家紛紛站在田間地頭看著水從渠道里流過來。
作為明清貢煙產地之一,什邡種植晾曬煙歷史悠久。400多年來,什邡這塊土地上的很多煙農,幾代人都以種植煙葉為生,以此養家糊口、脫貧致富。歡喜村今年54歲的煙農尹華容說:“我從結婚后就開始種煙,已經30多年了。看著水流過來,眼淚都要流出來了。原來真的是費時費工,現在省時省力,賺錢輕松。”
“水源渠系配套工程建設使得什邡煙區成為旱能灌、澇能排的萬畝良田,6.34萬畝農田的灌溉用水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原來靠天吃飯的0.86萬畝農田實現了自流灌溉,有效解決了煙葉生長用水高峰供水能力不足的問題,進一步提升了煙葉品質,增加了優質原料供應量。”德陽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副經理王勇介紹。
“煙草行業援建的水源渠系配套工程不僅提升了農業灌溉效益,灌區節水效果明顯,經濟效益也得到了顯著提高。灌溉利用水系數從原來的0.4提升到了0.74,減少了人力管水、挑水等工作環節,每年可以節約勞動力用工28.8萬個,省工效益為288萬元。”什邡市水利局工作人員介紹。
在師古鎮,一座座浸染著川西特色的鄉村院落坐落在煙區中間,灰瓦白墻、綠樹藍天,炊煙裊裊、生機盎然,“名優晾曬煙種植示范區”的牌子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近年來,為了推動什邡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師古鎮整合幸福美麗新村、煙區水源渠系配套工程等項目,著力打造一個集旅游、休閑、度假、觀光、體驗于一體的旅游小鎮。
“正是因為有了煙水工程等配套設施,師古鎮才可以建成名優晾曬煙種植示范區,在傳承和發揚傳統煙葉種植經驗的基礎上,充分挖掘什邡傳統煙區師古鎮大泉坑村獨特的自然生態優勢。下一步,我們將依托雪茄煙葉種植基地,依靠創意設計,加入文化元素,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師古鎮副鎮長古元娟介紹。
44歲的羅躍明是師古鎮紅豆村的“職業煙農”,祖上好幾代人都以種煙為生。記者看到,在羅躍明自建的二層小樓里,窗明幾凈,家具家電一應俱全,院壩里專門建造了一個晾曬煙架子,還停放著一輛小轎車。今年,他承包了45畝地用來種植晾曬煙。“這些年,家庭收入主要來自種煙,收入相對穩定。現在,有了水,更加心安了,煙葉質量也更有保障了,特別感謝黨和政府,感謝煙草行業。”羅躍明笑著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