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道勒痕成為蘭靜最美的妝容。
身處抗疫一線的洪文聰(左)在查看患者病情。
經過多個日夜的相處,羅小平成了患者最信任的人。圖為羅小平(左)與患者的合影。
每天重復消毒,謝小燕的雙手裂出一道道血口,但她依舊堅守崗位。圖為謝小燕(前左)在為就診者測量體溫。
陳艷娜(中)沉著冷靜地為就診者測體溫。
鄭慜韜(前右)和同事在為孕婦做手術。
“謝謝你們,謝謝大家在危難時候幫了我們一把……”3月24日,湖北武漢天河機場,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等人送別福建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
在過去的兩個多月時間里,福建省派出精銳醫療力量,馳援湖北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守護武漢、守護湖北。與此同時,福建省內的醫護人員堅守一線,守護自己的家園。為了共同的使命,這些逆行者不畏艱險、一往無前。
其中,就有11位福建煙草商業系統職工的家屬。他們用精湛的醫術和必勝的信念,和身邊的同事一起凝聚起抗疫合力,以實際行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使命召喚前行
“放心,我們會保護好自己!保證完成任務,安全回家!”1月27日,農歷正月初三,福建省第一批醫療隊的135位白衣戰士馳援湖北。
突如其來的疫情,發起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群無所畏懼的人,不顧危險、沖向一線。
“90后”蘭靜就是其中一員。蘭靜是寧德市柘榮縣煙草專賣局稽查大隊稽查員吳傳鴻的女兒,1997年出生,就職于寧德市中醫院重癥監護室。
1月26日,根據市衛健委發出的組建醫療隊援助湖北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號召,寧德市中醫院遴選三名護士前往武漢支援。
“疫情當前,責任在肩。2003年非典時期,我們是被保護的‘90后’,17年后的今天,該我們‘90后’奉獻青春了。”沒有與父母商量,蘭靜主動請纓,成為福建首批援鄂醫療隊的一員,也是這批醫療隊中年齡最小的女隊員。
面對女兒的勇敢,吳傳鴻一開始有些不知所措。冷靜下來,吳傳鴻心想,國家處于危難之際,馳援一線是女兒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職責所在。他叮囑女兒:“我和你媽尊重你的選擇,我們支持你,不過一定要做好防護。”
1月26日晚,蘭靜與同事在福州集結。次日,他們隨隊直奔武漢,進駐武漢市中心醫院,而后轉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沒有人不怕死,說實話我也害怕,但心里更多的是責任感、光榮感!別擔心,我會做好防護工作,為疫情防控奉獻自己的力量!”出發前,蘭靜發了一條朋友圈。
疫情之下,醫護人員奮勇爭先,有的奔赴湖北一線,有的堅守崗位、守護家園。龍巖市永定區撫市鎮中心衛生院的醫生吳桂炬就是一名家園守護者。得知高速路的卡口處急需醫務人員時,吳桂炬主動請纓:“雖然我沒能去武漢馳援,但我想盡自己的一份力,守護家鄉人的平安。”
因醫院工作需要,吳桂炬既要輪值夜班,又要在發熱門診值班。人手不足,值夜班時,他既要當預檢分診員,把發熱與未發熱病患分開,又要為他們進行診斷治療。
哪里有需要,就沖向哪里;哪里最危險,就堅守在哪里。身為黨員的吳桂炬發揮了醫務工作者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
“他讓我們待在家里不要出門,自己卻接觸那么多病人,我們都很擔心。他胃不好,每天三餐沒辦法準時吃,晚上還要熬通宵。吃飯的時候,我都牽掛著他。”龍巖市永定區煙草專賣局(分公司)職工闕素琴很擔心自己的愛人吳桂炬。
在疫情防控期間,吳桂炬在發熱門診坐診時,診斷治療了數十例發熱病人。
同樣堅守崗位的還有南安市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洪文聰。
疫情發生之前,洪文聰已經在崗位上連續工作了多個日夜,對尚在休產假的妻子、剛出生不久的兒子,都沒時間多照顧。
春節期間,他原計劃忙完手頭的事情,好好陪陪妻兒,以彌補對妻子的虧欠,可疫情無情地打亂了他的計劃。
作為一名有經驗的醫務人員,洪文聰主動報名參加援鄂醫療隊,被選為醫療隊預備成員。
接收第一位患者,值守第一個夜班,組建并參與第一支隔離病房志愿者團隊……身處抗疫一線的洪文聰,連續奮戰,馬不停蹄。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后,文聰已連續戰斗一個多月了。說實話,我們也很想他,但是我們支持他。我為老公感到自豪。”提起自己的愛人,泉州南安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職工楊熙聰話語中是滿滿的驕傲。
因為使命在肩,所以挺身向前。在千千萬萬人之中,醫務工作者使命在肩、挺身向前,守護著人們的平安與健康。
責任讓人堅定
“這是我的崗位,我必須在這里!”
這句鏗鏘有力的話出自護士陳艷娜。
陳艷娜,漳平市總醫院感染科護士,龍巖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客戶經理林森的妻子。
1月25日,陳艷娜接到醫院通知,感染科醫護人員全部回到工作崗位。
疫情就是命令。接到通知后,陳艷娜打電話給林森:“我們感染科是疫情防控一線部門,這是我的崗位,我必須在這里!家中的兩個孩子你就得多操心了。”
林森支持妻子的選擇:“雖然我很擔心你,但你決定了,我全力支持。”
防控分秒必爭。陳艷娜所在的醫院感染科是漳平市新冠肺炎患者收治部門,醫護人員少、工作量大,護士的壓力倍增。
為阻斷傳染源,發熱門診設置在門診部出入口處。當時還是冬天,陳艷娜常常要在寒風中站8個小時,為前來就診的患者量體溫、詢問病情,做好信息登記,并引導其就診……
在發熱門診,在隔離病房,陳艷娜穿著防護服、戴著醫用口罩及護目鏡。工作難度增加了,但陳艷娜憑借自己的經驗順利完成各項檢查工作。在采集患者咽拭子標本時,雖然面臨飛沫濺出的危險,她也神色坦然。
堅守崗位,盡職盡責,這是陳艷娜的初心。
“患者病情好轉就是對我最大的鼓舞。”這是建甌市立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羅小平肩上的責任。
2月18日,作為建甌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的隊員,羅小平趕赴湖北宜昌市第三人民醫院。
“初到病房,最不適應的就是防護服的穿和脫。防護服又厚又重,行動起來極為不便。從病房出來常常是汗流浹背、雙眼模糊。條件艱苦,但他很快克服了困難。”羅小平的愛人、南平煙草物流有限公司建甌中轉站員工邵赟說。
在宜昌,羅小平所在的醫療隊有3名醫生,每天負責對7位患者的治療。值班時,羅小平和同事6個小時不能吃飯、喝水、上廁所,但他們始終保持高漲的工作熱情和良好的工作狀態。
為了方便工作,他們穿上了成人紙尿褲。“以前沒穿過,確實感到很別扭,但是沒辦法,因為防護服很稀缺、很珍貴,不能浪費!”羅小平坦言。
羅小平說,每次值完班回到住處后,整個人都處于非常疲憊的狀態,就像被抽空了一般。但是一想到患者一天天好轉,心里就有了莫大的安慰。
病毒無情,醫者有情。醫務工作者扛起責任、守護患者,成為一道最美的風景。
擔當迎接挑戰
醫務工作者是抗擊疫情的中堅力量,他們以超常的付出和充滿勇氣的擔當感動著每一個人。在這些白衣戰士堅守的背后,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家庭。
“早上,天還沒亮,您就離開了家。還記得那天晚上,我偷偷地從房間里跑出來,站在窗臺上,目送您遠去。在我的視線里,您慢慢變小、變小,可在我心里,您的身軀越來越高大……媽媽,您的手已經干裂得不成樣子了,真讓我們心疼。”這是一位小學生寫給媽媽的一封信。
這位小學生的媽媽名叫謝小燕,是寧德市霞浦縣松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護士。自1月26日開始,謝小燕被抽調到設立在霞浦動車站、高速出入口的卡口處,承擔對過往人員的體溫監測任務。
工作時必須戴醫用橡膠手套,8小時不間斷工作后還需要進行嚴格消毒。每天重復消毒,謝小燕的雙手被消毒液腐蝕,裂出一道道血口,后來不得不用創可貼將手指分別包扎住。
謝小燕的愛人、寧德市霞浦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職工曾興銀說:“十指連心,真是看著都疼。”謝小燕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