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創新企業集團幫扶模式,全力推進德宏州阿昌族整鄉推進整族幫扶,主動承擔昭通市深度貧困地區幫扶和麗江市寧蒗縣掛聯幫扶,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
聚焦重點難點,幫扶力度前所未有。按照企業集團幫扶要求,省局(公司)精準聚焦脫貧攻堅重點和難點,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集團幫扶任務。一是提高站位勇挑擔子。省局(公司)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脫貧幫扶工作領導小組注重發揮煙草行業優勢,全力以赴推進脫貧攻堅。2015年至2019年,共選派扶貧工作隊員841人對全省122個縣(市、區)225個鄉(鎮)739個村進行幫扶。二是資金投入前所未有。
自2015年以來,省局(公司)累計投入資金116.64億元,其中企業集團幫扶專項捐贈13.98億元,定點扶貧常規捐贈4.62億元,水源工程捐贈45.36億元,煙葉生產基礎設施投入52.68億元。三是產業幫扶效果明顯。全省88個貧困縣中有68個縣種植煙葉,2015年至2019年貧困縣累計種植煙葉2018萬畝,占全省的66.3%,收購煙葉5513萬擔,占全省的66.5%,煙農收入791.6億元,占全省的66.4%。直屬單位及縣(市區)分公司掛鉤幫扶的122個縣(市、區)225個鄉(鎮)739個村中,貧困人口從2015年的30.4萬人減少到2019年的2.3萬人,共28.1萬人實現脫貧,幫扶工作得到了地方黨委政府和干部群眾的充分認可和一致好評。
緊盯目標任務,創新推進集團幫扶工作。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省局(公司)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和縣、鄉、村脫貧標準,邊干邊學,在實踐中探索創新。一是創新脫貧幫扶機制。堅持“政府主導,群眾主體,企業幫扶,社會參與”幫扶機制,與地方黨委政府成立脫貧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借鑒煙草行業重大工程項目建設管理經驗,成立脫貧幫扶項目管理局或督導組,安排專人參與脫貧攻堅項目建設的督導、管理等。二是創新資金投入幫扶模式。采取“專項資金支持+項目幫扶+企業集團幫扶專項資金捐贈+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水源工程援建項目,做到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規劃走、規劃跟著脫貧目標走、脫貧目標跟著脫貧對象走。嚴格規范資金預算和列支,真正把資金用在脫貧攻堅“刀刃”上。三是創新產業幫扶模式。推進以煙葉種植為主,N個非煙產業齊頭并進的“1+N”產業幫扶模式,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殖業。推廣煙農增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和措施,推進光伏、旅游等增收項目,構建“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的“三有”產業扶貧新模式。四是創新監督管理體系。與各級黨委政府聯合制定十多個幫扶工作管理制度,切實把紀律和規矩制定在前面,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補短板強弱項,全力以赴打贏脫貧收官戰。今年以來著力抓好四項重點工作,持續發力推動幫扶地區按時按質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一是切實抓緊重點工作推進。全力做好德宏阿昌族整鄉推進整族幫扶工作的經驗總結,不斷鞏固提升。做好麗江寧蒗掛聯幫扶項目的提升完善,突出產業幫扶實效。做好昭通貧困地區幫扶項目建設資金保障工作,確保幫扶項目及早完工、及早投入使用。開展脫貧幫扶大排查大整改工作,集中精力逐項查短板、找不足,抓時間、搶進度。二是切實抓好幫扶政策全面落實。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堅持新發展理念,全力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今年計劃煙葉生產、收購、復烤加工等季節性用工8.34萬人,預計勞務支出6.77億元;煙葉生產收購、復烤加工、卷煙營銷等相關技術培訓181.37萬人(次)。今年還將向昭通市鎮雄縣、彝良縣捐贈幫扶資金3億元,向德宏州隴川縣和梁河縣捐贈500萬元,向麗江市寧蒗縣捐贈500萬元,各直屬單位按照捐贈預算共投入掛鉤扶貧點8220萬元,確保幫扶政策全面落實。三是切實抓好產業帶動發展。充分利用煙草產業的管理、技術、資金等優勢,在各方面予以幫扶對象更有力的指導和支持,進一步夯實煙葉生產發展基礎,保障農戶收益。累計投入幫扶資金51726.3萬元,培育年產值規模10萬元以上的非煙產業項目94個,年總產值95995.3萬元左右。四是切實抓好消費扶貧。繼續深化消費扶貧的精準性與有效性,提前籌劃對貧困地區農產品的采購工作安排,加大采購力度。2016年以來,通過工會、單位食堂、職工個人等多種方式開展消費扶貧3572.6萬元,進一步解決扶貧農特產品銷售問題,確保將疫情對貧困地區影響降到最低。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