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晚上7點多,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白桑關村貧困戶代學蘭家中,剛從扶貧車間下班的代學蘭和家人圍坐在餐桌前吃著晚飯,3歲的外孫女乖巧地偎依在她的懷里,一家人交流著家中趣事,不時傳出幸福的笑聲。
代學蘭家里7口人,大女兒身體多病,日子過得很清苦。2019年10月,在湖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引導下,50多歲的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到村扶貧車間十堰幫眾汽車用品有限公司打工。由于以前從事農活,很少接觸機械操作,她從小件做起,邊做邊學,半個月下來掙了1000多元。從此她堅定信心,又學會了大件制作,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
白桑關村人均耕地面積0.6畝,三分之二的人口集中在集鎮,種養產業規模小、產能低、收入少,不能滿足村民脫貧致富需要,閑散勞動力較多。針對該村實際,湖北省局(公司)配合當地政府建起了十堰幫眾汽車用品有限公司和浙江諸暨鑫尚襪業兩個扶貧車間,積極引導村民務工就業,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夯實脫貧基礎。
“沒想到50多歲還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現在,代學蘭家四世同堂,家里80歲的老母親身康體健,代學蘭的丈夫余林在村里從事紅白事家宴服務每年能掙1萬多元,女婿在當地從事建筑業,每年能掙4萬多元。她說:“一家人聚在一起,過著幸福生活,挺美的。”
湖北省局(公司)駐白桑關村第一書記魯光華介紹,十堰幫眾汽車用品有限公司現有廠房2000平方米、自動裁剪機1臺、電縫紉機60臺,主要從事汽車坐墊半成品加工,制度完善、管理嚴格。該車間2019年4月投產,產值2000萬元。白桑關村像代學蘭一樣在車間打工的群眾共有110多人,扶貧車間已經成為村里群眾增收的重要渠道。
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不僅實現了生產技能提升,還轉變了觀念,激發了脫貧致富的內在活力。
今年41歲的劉曉敏,在車間算是年輕的技術骨干。她以前在鎮里的服裝廠上班,服裝廠倒閉后,她就到外地打工。村里扶貧車間建成投產后,她便招呼曾在服裝廠工作的6個姐妹一起來上班。現在她每天上班8小時左右,主要從事電動縫紉中有難度的高車生產,工資每月都在4000元以上,旺季能拿到近6000元。劉曉敏的丈夫從事電焊工作,孩子上職業高中,成績優秀,家里也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她說:“扶貧車間讓我們不再背井離鄉,又能有現在美好的生活,我一定加油干。”
負責扶貧車間加工生產的經理孫君平介紹,車間工人平均年齡46歲,每天有60多人在車間上班,工資按件計算,小件在2元左右,大件在8~12元,工人每天工資最高200元,每月出勤26天左右。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孫君平打算加強工人技能培訓,培養出一批技術型工人,合理分工,流水作業,適應現代化生產需求,帶動周邊更多的群眾來車間就業。
疫情發生以來,湖北省局(公司)黨組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在重點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協助當地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復工復產,提升帶貧能力。駐村工作隊配合村委會督促復工復產企業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及時調整優化今年年度項目實施,分類推動項目開工。
“目前,另外一處占地3000平方米的浙江諸暨鑫尚襪業扶貧車間,也在積極準備復工復產。”白桑關村黨支部書記郭家昌提到當前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時說,“到時可安置包括本村在內300人就業,部分生產環節可讓留守在家老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足不出戶在家領料加工增收。”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