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縣城西北面,臨近邊界地區的山村,全村貧困人口占比近10%,因殘因病的貧困人口占總貧困人口比達76%,藍卡戶占比近36%,留守人員就業率基本為零……”這是江西吉安市永新縣團結村四年前的實際情況。2016年,吉安市煙草局(公司)開始對團結村實施定點幫扶。
四年過去了,團結村現在怎么樣了?帶著疑問,筆者近日再次走進了團結村。
修葺一新的團結村黨群服務中心
走出山路才有出路
“要是沒有煙草公司的悉心幫扶,就沒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現在,我也脫貧奔小康,走向致富路了!”5月7日,筆者來到永新縣文竹鎮團結村,提到這幾年吉安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的定點幫扶,今年36歲的村民王明發由衷感嘆。
看著王明發新建的兩層樓房和新購置的家具,誰能想到,就在四年前,他還是團結村名副其實的貧困戶,一家六口人僅靠著三畝田地作為收入來源,每年種植水稻和油菜,只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
2016年,吉安市煙草局(公司)開始對團結村實施定點幫扶。劉建輝是吉安市局(公司)派駐到團結村的第一任駐村第一書記,在他的勸說下,王明發和妻子最終選擇外出務工。
“吉安有通往廣東的火車,我們選擇去廣東電子廠打工。”王明發笑著告訴記者,守著三畝薄地,要窮一輩子,四年前外出打工,他家當年就脫了貧。
四年前,團結村的建檔立卡戶達70戶,268人。“團結村地處山坡丘陵地帶,人均耕地只有0.6畝,土地產量低,通過土地脫貧困難較大。”吉安市局(公司)選派的現任駐村第一書記周金勇告訴記者,只有改變貧困戶固有“等靠要”的思想觀念,外出務工,才是最有效的脫貧途徑。通過幫扶和引導,全村所有貧困戶都已100%陸續脫貧。
扎根吉安紅色革命老區,扶出脫貧新面貌,貧困戶的笑顏,正是吉安市局(公司)定點幫扶成效的生動注腳。
扶貧先扶志
針對不同致貧原因的貧困戶,駐村扶貧工作隊,不厭其煩、細致耐心上門做思想工作,激發他們內心的脫貧愿望和致富志氣。
四年內,團結村的每一處角落,劉建輝、周金勇先后兩位第一書記不知道走了多少遍,他們與建檔立卡戶面對面交流,鼓勵貧困戶主動走出一畝三分地。他們和貧困戶反復交心的溝通終于見到成效,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逐漸走進工廠,通過務工實現脫貧。
“在煙草扶貧工作隊員的鼓勵下,村里貧困戶中有93人選擇外出務工,如今他們都已摘了‘貧困帽’。”提起煙草駐村第一書記,團結村黨支部書記王驚濤豎起了大拇指,“目前,村里約有一半人口在外務工,月平均工資達4000元,這也給了他們奔向新生活的底氣。”
駐村第一書記周金勇(右)走訪貧困戶,鼓勵引導貧困戶就業致富。
對于有特殊困難不能走出去的貧困戶,駐村第一書記周金勇更是因人施策予以具體幫扶。今年51歲的王潔患有小兒麻痹癥,曾是村里典型的貧困戶。去年,在周金勇的幫扶下,王潔和妻子盛琳在鎮上租了一個店鋪,做起了快遞包裹代收業務。
“只有勤勞干事才能擺脫貧困局面,我現在不僅自己脫了貧,還雇了三個村民來打工,也幫他們增收。”王潔自豪地說。
2018年,團結村通過驗收評估,實現脫貧摘帽。扶上馬,送一程。為穩住扶貧成果,防止脫貧戶再返貧,周金勇選擇繼續堅守在團結村。
鞏固脫貧產業為先
團結村地處山區,人口2760人,耕地面積1781畝,屬于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山區鄉村,農業產業一直以水稻、油菜為主,產業單一、經濟效益低下,產業幫扶是主攻重點。
“現在團結村摘了‘貧困帽’,更多的規劃都會變成現實。”王驚濤告訴記者。今年,在吉安市煙草公司的引導和扶持下,他帶領村民開始發展養殖業,與村里充分用好荒山林地的計劃一拍即合。吉安市局(公司)捐贈產業幫扶資金25萬元幫助團結村成立了團結養牛合作社,計劃購買100頭肉牛作為牛種,采取集中喂養的模式進行集中管理。
同時,第一書記和扶貧工作隊幫助合作社建章立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同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結合當地的扶貧政策,吉安市局(公司)還幫扶團結村新建了光伏發電項目,帶動貧困戶每戶每年增加收入約4000元。團結村黨支部書記王驚濤介紹,村里還為20名建檔立卡戶安排了保潔、光伏管理、鄉村道路維護等公益性崗位。
貧困戶周高雄在煙草部門援建的養殖場養雞
基礎保障民生為本
脫貧的同時,為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第一書記周金勇和村兩委專注團結村民生焦點,讓貧困戶生活更安心。
2017年以來,吉安市局(公司)投入資金90余萬元,在村里進行危房改造及舊房維修;投入55萬元資金,實施“交鑰匙工程”,幫扶團結村建設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安心公寓”,解決了部分貧困戶和孤寡老人的居住問題。
“我雖然無兒無女,但是這個‘安心公寓’讓人溫暖。”退伍老兵彭新南老人,今年57歲,是團結村一位獨居孤寡老人。去年,他告別漏雨的老房子,搬進了新建成的“安心公寓”。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吉安市局(公司)幫扶資助25萬元,為村里安裝太陽能路燈78盞,覆蓋團結村九個自然村,解決了村里長期以來沒有路燈的狀況。
“燈亮了,村民們的心里也亮堂了,路燈照亮了致富路。”看著晚上出門散步的村民,團結村黨支部書記王驚濤告訴記者,煙草公司還協助村里建成了建設標準化衛生室,修建綜合文化廣場,建立圖書閱覽室,讓群眾活動有場所、文化傳承有載體、生活環境有改善、生活質量有提升。
“扶貧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要提升人的素質,進而引領大家團結一心,奔向幸福生活。”第一書記周金勇說,通過實施助學幫扶,資助家庭貧困學生就學,對考上大學、高中以及初中、小學成績優異學生進行助學獎勵。去年,地方政府整合資金,對特殊教育、義務教育的貧困學生補助了72人次,對每個考上大學的學生進行入學資助。
團結村實施新農村建設項目后的新貌
“通過扶貧,現在村里大變樣了,不僅村民家家戶戶住小洋樓、走水泥路,全村人的精神面貌、環境意識也大有提高”,村民王小康高興地告訴我們。新農村建設不但改善了硬件設施,還促進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共同參與意識的形成。
“我們扶貧的地方,群眾的思想觀念在轉變,煥發出了致富奔小康的精神面貌,這是我們扶貧工作最大的收獲。”回想近年來的扶貧工作,吉安市局(公司)局長(經理)揭東軻如是說。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脫貧只是新生活的起點。隨著扶貧政策和措施的不斷深化,村民們的生活定會更加紅紅火火。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