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寬闊整潔的水泥路穿村而過,一處處規整別致的新建房掩映在青山綠水間,一個個因地制宜的產業扶貧項目分布在鄉村小野中……如今的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江埡鎮八斗丘村、合心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張家界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用5年幫扶,讓這兩個昔日的貧困村煥發出勃勃生機,走上了通往幸福的大道。
延伸鄉間路
八斗丘村,因村里以前的一塊面積較大的白泥田可插八斗秧苗而得名。然而單單靠著一塊白泥田終究托不起村民的致富夢。地處山區,長期以來交通不便、產業發展緩慢、空心村情況嚴重等因素,使得八斗丘村漸漸變成了一個在大山深處被遺忘的村落。而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與八斗丘村相鄰的合心村。
“我們剛來的時候,村里除了一條主路,其他都是泥巴路,基礎設施薄弱、生產生活條件較差,群眾用電難、出行難、飲水難。”說起剛到村里時的所見,張家界市局(公司)駐合心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商德斌歷歷在目。
要致富,先修路。通過深入分析兩村實際情況,張家界市局(公司)決定把改善村內基礎設施作為工作突破口。在積極爭取慈利縣政府相關政策支持的同時,市局(公司)拿出專項扶貧資金,用于村內道路整修。2年時間,八斗丘村與合心村新修村道48.8公里,公路平均寬度也從3.5米擴展到5米,村民出行條件大大改善。
“我們山里人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祖祖輩輩就是吃了閉塞的虧。現在路修好了不只方便了村民日常生活,也讓村里后續的產業發展有了更好的基礎條件。”看著眼前一條條寬闊平整的硬化路,八斗丘村黨支部書記唐九林說道。
打通產業路
“駐村扶貧工作隊和各結對幫扶責任人要提高政治站位,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按照確定的目標任務全力以赴開展工作。”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張家界市局(公司)黨組書記、局長、經理李雄偉多次深入八斗丘村與合心村開展調研,并對駐村幫扶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在張家界市局(公司)黨組看來,要讓扶貧工作更富成效,就必須確保貧困戶有穩定的增收來源,讓貧困群眾不僅能脫貧,還要能致富。
圍繞這一思路,張家界市局(公司)加大產業培育扶持和就業幫扶力度,依托八斗丘村與合心村的天然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產業項目。
“過去我們這里種橘子,山前山后零零散散,品種參差不齊根本沒啥效益。現在有了專門的合作社經營,就好像一鋤頭在山里刨出了個‘聚寶盆’。”身為八斗丘村金秋砂糖橘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的杜滿霞沒有想到,往日不起眼的橘子樹如今竟成了“搖錢樹”。
這個由張家界市局(公司)投資建設的金秋砂糖橘專業合作社今年共種植了308畝砂糖橘。合作社不僅與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了明確的收益分配協議,而且常年為貧困群眾提供務工崗位。僅此一項,預計每戶年均純收入便可增加千元以上。
除了盤活當地傳統種植產業,張家界市局(公司)還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加大對八斗丘村和合心村的烤煙支持力度,修建烘烤工場,配套煙路管網建設。
“今年兩村合計種植烤煙500多畝,預計種煙農戶可實現戶均收入12萬元以上。同時,我們還分別在兩個村子里建設了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可產生12萬元的集體經濟收益。”張家界市局(公司)副經理姚輝說道。
走實奮進路
扶貧,關鍵是要激發內生動力。只有讓貧困戶完成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轉變,發展的路子才會越走越寬。
為徹底轉變部分村民“等、靠、要”思想,讓勤勞致富的理念扎根貧困戶心間,張家界市局(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隊采用針對性的措施助力貧困戶“自力更生”,鼓勵引導村民積極發展蔬菜種植、家禽養殖等“小微家庭產業”。
“2018年我們享受了易地搬遷政策,住上了安心房。現在黨和國家扶貧政策這么好,村里的產業也慢慢發展起來了,賺錢的路子很多,我們只要用自己的雙手好好干,生活定會越來越好。”八斗丘村貧困戶唐紅英說道。
今年,唐紅英和愛人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引導下,嘗試種植葛根、五倍子等作物,多了不少收益,這讓他們堅信自己灑下的汗水一定能夠換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如今在張家界市局(公司)的幫扶下,合心村、八斗丘村均已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貧困發生率降至1%以下,山村面貌煥然一新。
“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最為關鍵時期,我們將堅決扛起脫貧攻堅政治責任,對標對表、主動作為,助力全市打贏脫貧攻堅戰!”李雄偉堅定地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