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德良(右)和幫扶責任人吳嬌薇探討如何發展養雞產業
遠山如黛,檳榔園綠意如畫,放眼望去,散養著的雞鴨兔成群結隊地在檳榔林下奔跑,豬舍里的黑豬在歡快地叫喚,山坡上栽種的百香果翠意盎然,山坡下的魚塘綠如翡翠……
這眼前如畫的風景,便是海南三亞育才生態區雅林村脫貧戶容德良小康生活的畫面。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下,2019年11月,容德良脫貧了。“這多虧了政府扶貧政策和愛心企業的真情幫扶,才讓我們的日子有了這么大的改變。”面對如今天翻地覆的變化,容德良感慨萬千。
雙胞胎患病 貧困家庭雪上加霜
雅林村距離三亞市區69公里,西面與樂東富保農場相連,南面與南濱農場接壤,四周環山,森林茂密,屬丘陵地山區,全村地處海拔450米至820米的斜坡地帶,土地貧瘠,農業產業與集體經濟薄弱。作為土生土長的雅林村人,早些年容德良家的日子雖然清苦,但是一家人也算苦中有盼。
2014年,在已經育有2個女兒的情況下,夫妻二人又迎來了一對雙胞胎兒子。正當一家人沉浸在幸福中時,一個“噩耗”一度將一家人推到絕望的邊緣。兩個兒子出生不久,就檢查出患有先天性地中海貧血,而且病情較為嚴重,光是每月輸血的費用就需要4000元,這讓貧困的家庭難以支撐。“窮一點,我和娃他媽可以多做一些,一家人總能吃飽穿暖,可是孩子得了這個病,我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孩子生病、沒有產業、沒有技術……生活的重擔壓得容德良無法呼吸。好在,這樣窘迫的日子在2018年迎來了曙光。在精準扶貧政策的扶持下,容德良一家的生活得到極大改善,摘下了窮帽子并逐漸走上小康生活。
多方幫扶 改造舊房 病娃納入醫保
兩間用土磚堆砌起來的小平房,墻壁清晰可見磚塊的輪廓,門窗是用木板擋著的,唯一的家具是一張用木板釘起來的床,沒有廚房、沒有廁所、沒有自來水,4個孩子坐在滿是泥土的地上玩耍……
第一次進到容德良家時,幫扶責任人吳嬌薇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看著容德良一家無助的眼神,更加堅定了幫助他們走出困境的信心。
在住房保障方面,吳嬌薇所在的單位三亞市煙草專賣局(公司)撥款6萬元對容德良的住房進行“五項直觀”改造,給容德良的房屋進行批蕩、刷涂料、通水通電,安上了門窗,新建了廚房和廁所。“吳嬌薇來了之后,很快就幫我申請資金修了房子。”容德良說,住進煥然一新的房屋,整個人的精神面貌都變好了。
“房屋改造只是一個開始,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吳嬌薇明白貧困群眾的渴望,更懂得自己肩上的責任。容德良的雙胞胎兒子每月定期輸血需花費4000多元,這對這個收入微薄的家庭來說無疑是個天文數字。為了幫助容德良的孩子減少治療的費用,吳嬌薇查閱相關醫保政策,聯系三亞市相關醫院和社保部門,得知建檔立卡戶可以享受住院報銷90%以上,治療費每月僅需幾十元。但在報銷過程中,因醫保政策有變化,三甲醫院看病住院的建檔立卡戶需要二級醫院開具的轉診證明才能報銷90%,而容德良沒有相關證明,只能報銷60%。為此,吳嬌薇將情況報區政府,立刻溝通聯系相關部門說明困難,最終三亞市醫保局同意重大特殊疾病(地中海貧血)的貧困戶可以不經二級醫院開轉診證明,直接在三甲醫院就醫,報銷比例不變。
“我一個農村人,話都講不明白,要不是吳嬌薇幫我忙前忙后溝通協調,打開了就醫綠色通道,娃娃們這個病真不知道怎么看下去了。”容德良說。
發展養雞產業 家庭人均純收入過萬元
“雅林村林地面積多,發展林下養雞產業,一定能幫助農戶擺脫貧困。”在多次的走訪中,吳嬌薇發現雅林村氣候適宜,林地面積也大,適合發展林下經濟。聽說育才生態區一個農戶養雞產業做得很大,吳嬌薇就前去拜訪考察,發現本地土雞抗病力強、產蛋量大,經濟價值高。
回到村里,吳嬌薇把養雞的建議和容德良說明后,得到了他的認可。吳嬌薇立刻著手,熬夜解讀政府幫扶政策,尋求產業幫扶資金。次日她就帶著容德良去區里申請,很快就得到了政府支持:專項撥款7萬元用于投資建設雞舍和購買雞苗。為了讓雞苗能夠健康成長,吳嬌薇專門帶著容德良去養雞場實地學習一周。回來后開始養殖第一批360只雞苗,目前所有雞苗均已長大,日產蛋180枚,按照市場收購價1.3元一枚,一天可收入234元。從納入貧困戶到脫貧,在多方幫扶下,容德良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年度家庭人均純收入從2018年的3691.43元提高到2019年的10060.73元,日子越過越好。
現在,容德良的生態養雞產業已初具規模,他也積攢了自己的養殖經驗。“現在除了家里的養殖和農作物,我老婆在村里還謀了一份工作。” 容德良說,吳嬌薇幫助其愛人申請了村里的清潔工公益性崗位,夫妻倆一個每天養雞賺錢,一個每天打掃村舍街道,有了固定的收入,日子也有了新的盼頭。
“扶貧政策這么好,不好好干就對不起大家的幫扶。”如今,容德良的4個孩子都已入學,并享受到了政府的教育補貼。生活撥云見日,未來可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