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喂罷家里養的5頭豬仔后,段忠明騎上三輪摩托車來到村邊的山上——在自家承包的山林下,5條土狗看護著段忠明在這兒養的30余巢蜜蜂。
這天是村里的趕集日,趁著這個機會,段畢榮買了一些糕點帶回家給孩子們吃。
油潑辣椒出鍋,酥肉、鹵雞切好,桌椅板凳擺放整齊,畢金花的小吃店里人頭攢動。
……
7月31日,星期五,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西三鎮鳳凰村委會鳳凰村在熱鬧的趕集聲中,迎來普通的一天。
鳳凰村位于西三鎮西部,距彌勒市20余公里,是彝族支系阿細人的聚居地。曾經的鳳凰村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土地耕作條件有限,缺乏發展規模性產業基礎,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4戶365人。
此前,段忠明日子過得清苦,一家6口人擠在不足10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全家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
“上有80多歲的母親,下有兩個孩子,妻子又體弱多病,那幾年,確實夠嗆?!贝е屓兆勇闷饋淼脑妇?#xff0c;段忠明心有余而力不足。
同村的段畢榮、畢金花,日子同樣過得緊巴。
轉變發生在5年前。自2015年開始,紅河州煙草專賣局(公司)掛鉤幫扶鳳凰村委會8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持續加大政策落實和資金投入力度,在產業扶貧、基礎建設、責任落實方面精準發力。
在鳳凰村,種植烤煙是段忠明和鄉親們的主要經濟來源。為了讓鄉親們脫貧的底氣更足,紅河州局(公司)加大煙草產業幫扶力度,積極幫扶貧困戶參與到煙葉種植中,讓他們有更多種煙收益。2018年,段忠民的烤煙種植面積從3.5畝增加到6.2畝,當年增收1萬余元。
缺水,是制約鳳凰村農業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2019年,紅河州局(公司)投入資金256.68萬元,修建了一條總長14.62公里的輸水管網,并配套建設了19個總容積3500立方米的水池、1座提灌站,以“長藤結瓜”的方式,越過重重大山,將山泉水引入鳳凰村,有效解決了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內的336戶村民的生產、生活用水難問題,惠及耕地5140畝。
紅河州局(公司)還聚焦產業發展,推動措施落地,提升脫貧攻堅質量。他們投入專項資金25萬元,為鄉親們建了圍塘、安了路燈、通了硬化入戶道路;先后捐贈30萬元、21萬元,支持掛鉤幫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生豬養殖產業和蘋果、花椒種植產業,聘請技術員入村培訓,打造“烤煙+”多點增收模式;捐贈10.35萬元,用于人居環境改善。
外部給力,自身努力,日子越過越好。
兩年前,畢金花在村里趕集的中心區域租了一間鋪面開小吃店賣快餐,每周村里趕集兩次,每個集有200多元收入,遇到逢年過節時,能有近1000元的收入。
去年,段畢榮種植了9畝烤煙,收入4萬余元,今年擴大至13.2畝,預計能增收不少。再過幾年,種下的蘋果樹、花椒樹又能帶來近2萬元的收入。
2017年至2019年,段忠明花了15萬元在老屋的宅基地上,先后建起了兩幢總面積近400平方米的二層小樓,一樓的4個門面對外出租,每年租金14000元。除此之外,段忠明還在承包的山林里養了30余巢蜜蜂,并擴大了豬、牛的養殖規模,現在全家一年的收入超過6萬元。
圍坐在段忠明家的院子中,西面是老屋,北面是新建的小樓。一新一舊的對比,是對這個時代進步的生動注解。
招呼段忠明和他的妻子合影時,面對照相機鏡頭,段忠明樂呵呵地說:“感謝共產黨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
行走在鳳凰村,道路寬敞、小樓林立,新時代的春風像“金鳳凰”一樣飛進了村子。這個昔日貧困的彝家小村,如今喜氣洋洋,笑聲盈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