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稻花村可謂遠近聞名:一是村里有個占地面積161平方米的黨員使命教育館,很多單位組織黨員前來參觀學習、開展主題活動;二是村里有個新興旅游景點——神駿灣,沙灘松軟,湖面清澈,游船碼頭、休閑棧道等基礎設施完備,有“興安盟小三亞”之稱。
稻花村,以前的貧困也是遠近聞名,2012年的時候,村集體欠債60多萬元,為了還債一度抵押了僅有的一間辦公室;2016年的時候,村里421戶人家有26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從貧困村到鄉村旅游“樣板村”,稻花村的蝶變,離不開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也與內蒙古自治區煙草專賣局(公司)的真情幫扶密不可分。
內蒙古區局(公司)定點幫扶稻花村始自2015年。定點幫扶以來,內蒙古區局(公司)黨組始終高度重視,將扶貧工作納入黨建年度目標考核,壓緊壓實責任,推動資金、人才資源向脫貧攻堅一線傾斜。
聚焦發展所需、民生所盼,聚力強基礎、補短板,2015年至2018年,內蒙古區局(公司)投入幫扶資金322萬元,在稻花村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并為村集體購置水稻插秧機、收割機等農機具。
“這些農機具除了免費給貧困戶使用外,還可以租給周邊農業合作社使用。村集體4年時間就獲得了租金23.5萬元,這些錢全部用在了助貧困戶脫貧和稻花村公共設施建設上。”內蒙古區局(公司)駐村扶貧人員趙云飛說。
為提升稻花村黨建工作水平,2018年,內蒙古區局(公司)幫助該村開展了標準化黨支部建設,并建設了包含黨史教育、廉政教育等若干內容的黨員使命教育館,將其打造成稻花村的一大特色。
一個村級黨組織建立專門的教育基地,這在烏蘭浩特市乃至興安盟都是不多見的。正因如此,黨員使命教育館除稻花村黨支部自己使用外,也吸引了全市、全盟很多基層黨組織前來參觀學習、開展主題活動。尤其是每年“七一”前后,專程到此開展活動的黨組織絡繹不絕。
實現穩定脫貧、可持續發展,增強村集體的“造血”功能是關鍵。2019年,內蒙古區局(公司)累計投入685萬元,對稻花村西北湖河道近300畝廢沙坑進行治理,修復周邊生態環境,同步建設浮橋、水沖式公廁等基礎設施,著力幫稻花村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其后,興安盟和烏蘭浩特市有關部門也投入專項資金,進一步強化相關配套支撐。
經過一年多的精心打造,今年6月25日,神駿灣休閑旅游度假區正式營業,吸引了周邊眾多游客前來游玩。盛夏時節,陽光充足,沙質細膩,臨水而憩,別有一番韻味。漸漸地,“興安盟小三亞”的美譽就傳了出去。
“村子變美了,我們村集體的腰包也鼓起來了!試營業的前兩個月,我們就接待游客約2萬人次,工作日營業收入一天有兩三萬元,周末每天能有五六萬元。”稻花村黨支部書記王銀山高興地說,景區的開業運營,成為村集體經濟的另一個經濟支撐點,同時稻花村也開啟了“鄉村旅游+農耕+就近務工”的發展模式,村內的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
從景區動工開始,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佟寶山就一直在景區打工,現在景區開門迎客了,他就到景區當起了保安。“一個月2000多元,不用天天琢磨到哪里打工賺錢了!”在家門口就業,佟寶山既賺到了錢又能照顧老人和孩子,心里甭提多美了。景區人氣上來后,他和妻子一商量,果斷地買了一輛電動三輪車,由妻子在景區固定位置擺賣豆角、黃瓜等農家蔬菜,拓寬增收門路。“我還準備在村里開個小賣店!”佟寶山對今后的生活滿懷信心。現在,在景區工作的村民有39人,像佟寶山這樣的新脫貧戶有5人。
如今,在稻花村,頭腦活泛的村民借助景區帶來的人氣,搞起了各種經營,辦農家樂、搞采摘、開商店……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如果沒有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沒有煙草公司的幫助,稻花村不可能發展到今天這個樣子。”烏蘭哈達鎮黨委書記劉正湃表示,內蒙古區局(公司)黨組非常重視這個利在長遠的項目,不僅從資金上給予支持,還在運營模式等方面給予了很多很好的建議。
如今,在內蒙古區局(公司)的幫助下,稻花村正以鄉村旅游為切入點,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努力把自身打造成集觀光、游覽、采摘、美食、民宿為一體的鄉村振興樣板區。
“煙草公司把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了起來,幫稻花村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劉正湃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