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生命定格在扶貧一線
在湖北荊州洪湖市煙草專賣局駐瞿家灣鎮甘嶺村扶貧工作隊租用的民房里,一張辦公桌上整齊的放著一摞《2020年貧困家庭人均純收入測算表》,工作筆記本攤開著,最后一篇工作記錄還未寫完,但他卻回不來了……這是馬高俊留給瞿家灣鎮和甘嶺村干部群眾的思念。
他強忍不適 完成扶貧工作
2020年10月,“結對幫扶行動月”系列活動火熱開展,駐瞿家灣鎮甘嶺村扶貧工作隊隊員馬高俊為此已經忙活了大半個月。10月20日,洪湖市局全體幫扶干部來到瞿家灣鎮開展“消費扶貧月”活動。上午,馬高俊負責為幫扶干部們解讀扶貧政策;下午入戶走訪結束后,馬高俊坐在辦公桌前整理入戶情況。
剛坐下不久,他開始打盹。
“老馬,你累了一天,回房間休息一會吧。”隊友彭開勝見他如此疲憊,催他停下工作,先休息。
一個小時后,馬高俊又回到辦公室。“睡不安,我要把結對幫扶干部入戶情況整理出來,心里踏實些。”殊不知,此時的他已經透支了全部體力……
察覺到馬高俊面色慘白,駐村工作隊員立即將他送往洪湖市人民醫院,隨后轉到湖北省協和醫院救治。
突發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經搶救無效,10日23日凌晨四時許,馬高俊永遠的離開了他熱愛的扶貧崗位。
他主動請纓 加入扶貧隊伍
2018年1月,聽說單位要安排工作能力突出、熟悉農村工作、對農民有感情的干部到瞿家灣鎮甘嶺村駐村扶貧。他便主動請纓:“這是一項有意義的工作,我必須參與;我在基層工作多年,有農村工作經驗,我一定參加。”他向洪湖市局領導表明了自己的心跡。
馬高俊生于1961年 5月,1978年10月,他響應黨的號召,下放到農村鍛煉。1981年12月正式參加工作,1984年7月進入煙草部門工作。多年來,他工作認真負責、任勞任怨、敢于創新,深受領導、同事們的信任和肯定,一直都是洪湖煙草的業務骨干。
他的請求得到洪湖市局批準,馬高俊開始了他的扶貧之路。
他用心幫扶 踐行扶貧初心
成為一名駐村工作隊員后,馬高俊暗下決心:一定要幫助每一個貧困的父老鄉親脫貧致富。
甘嶺村緊靠洪湖大湖邊,是洪湖市68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全村196戶、825人,其中貧困戶 45 戶、160 人。
駐村期間,他走訪每個貧困戶家庭,了解致貧原因,與幫扶責任人和村干部一起逐戶制定脫貧計劃。
兩年多來,他走村入戶,腳步遍及甘嶺村5個組的每一寸土地。“160個人的信息,他都了解得清清楚楚,他就是我們隊里的‘移動數據庫’。”隊長聶國富感慨道,“老馬相當細致,誰家小孩治療感冒花了多少錢、誰家母豬下了幾個崽……只要他知道了,都要記上一筆。”聶隊長紅著眼眶翻著老馬的駐村日志,懷念著與老馬共事的點點滴滴,“前段時間他還跟我說,等甘嶺村的脫貧攻堅工作圓滿收官了,他就安心退休,還說退休以后要搬到瞿家灣來住呢!”
馬高俊對甘嶺村的特殊情誼,支撐著他到最后一刻還記掛著村里的貧困戶。
“老馬剛剛送去搶救后不久,還給我打來電話,說給三組貧困戶歐陽漢成的一壺油,還放在他辦公桌旁邊,要我一定記得送過去。”隊友彭開勝說道,“他總是這樣,無時無刻不記掛著貧困戶,扶貧工作在他心里就是最重要的事。”
“我們老百姓要的其實并不多,也許一句真誠的鼓勵就能支撐我們走得很遠!”脫貧后的歐陽漢成哭腫了雙眼,“老馬給了我們太多的幫助和鼓勵,我現在好想告訴他,我不會再返貧了!”
馬高俊常說,在脫貧問題上,群眾是主角,只有解決好群眾的困難,才能與他們打成一片,激發起他們脫貧的信心。
在甘嶺村,提起馬高俊,人們聊著聊著,就淚流滿面……
甘嶺村一組的周永文,在馬高俊的幫扶下,于2019年底脫貧。“在剛剛從事小龍蝦養殖的時候,我一點信心都沒有,是老馬親自送我去鎮上參加產業培訓,又安排與我田間相鄰的致富帶頭人徐國峰手把手教我技術,還幫助我申請到5萬元的小額貸款作為生產資金。現在,我年收入有三萬多元,一家人吃穿不愁,這些都離不開老馬的幫助。”
“這兩年多時間里,老馬把我家的門檻都快踏破了。” 甘嶺村二組貧困戶陳天明,曾因兒子部分醫藥費不在報銷政策內,無法報銷,多次找工作隊反映情況。
“如果前兩年不是老馬來做我的思想工作,指導我發展產業增收,到現在還在想著上訪呢!”說起馬高俊,陳天明有說不完的話。“今年七月汛情嚴重,老馬一聽說我蝦田受災了,馬上就來查看我的受災情況。為了抄近路,他走了200多米全是荊棘的小路。我看到他的時候,他兩條腿上全是血印子,當時我心里好難受……”說到這,陳天明抑制不住哽咽起來,“這幾天,我只要聽到門口有車停下,就感覺是老馬來了……”
“我的殘疾證還是那年老馬開車帶我去新堤城區辦的,他帶我從醫院到殘聯,幾個小時就給我辦好了。”貧困戶陳小街,眼部殘疾但一直沒有辦理殘疾證。2018年馬高俊第一次入戶走訪到陳小街家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馬就著手處理為陳小街辦理殘疾證等事宜。“老馬為我們操了太多心,我們都來不及感謝,他就離開了。我的心里好難過……”
馬高俊幫助貧困戶的一樁樁、一件件大大小小的扶貧事,在瞿家灣鎮甘嶺村的村民們心里打下深深的烙印,已經成了親人般的存在。
他虧欠家庭 堅守扶貧崗位
對于家庭來說,馬高俊在重要時刻總是缺席的那個。
2019年5月,馬高俊的兒子要辦婚禮,兒子希望父親能請幾天假幫忙操辦。但為了完成全村“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排查,他對兒子說:“簡簡單單辦一下吧,我這邊事情很重要,離開不得,婚禮你們年輕人自己做主。”懂事的兒子理解父親,答應道:“我們一切從簡,婚禮那天等您。”
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馬高俊更加全身心的投入扶貧工作。
2020年7月,正值防汛抗洪期間,馬高俊的孫子出生了。因為貧困戶蝦田受災,他一戶戶聯系,一家家查看,忙到沒了日夜,只能通過視頻看看小孫子。隊友笑著說:“想孫子就回去呀,你看你,人都要鉆到手機里去了。”“不急不急,以后多的是時間看孫子,現在幫助貧困戶抗災才是當務之急。”馬高俊喜滋滋地說。等到馬高俊第一次抱到孫子,孫子都已經滿月了。
“扶貧的事給年輕人去做,你不要湊熱鬧。”“我又不老,哪里做不得了,脫貧攻堅是有意義的事業,我不想錯過。”馬高俊對于參與扶貧工作,總是那么執著、那么義無反顧。
“他總以為自己身體好,什么事都要沖在前面。”老伴平時提起馬高俊,總是一頓“數落”,“我們這一家子,都沒有他的扶貧工作重要。貧困戶有事,他隨叫隨到,家里有事,他一拖再拖。”
“盡管很遺憾,但是我仍然以父親為榮,這幾年他對工作的態度和對事業的熱情,都深深影響著我。”在兒子眼里,馬高俊是平凡而又偉大的父親。
兩年多的扶貧歲月里
他留下了可圈可點的成績
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光伏發電、兜底保障,護湖員、護路員、環衛保潔等公益崗位扶貧等政策措施在甘嶺村一一得到落實。
2019年底,甘嶺村45戶貧困戶家庭實現全部脫貧,耕地面積2065畝,建成蝦稻連作特色產業基地2000畝,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達9587元,每年增長10%以上。
如今走進甘嶺村,田成方,樹成行,溝渠碧水長流,處處蓮荷飄香,寬敞的水泥路直通群眾家門口,全村環境優雅,坡凈戶潔景美,一派江南水鄉的田園風光。
甘嶺村美好的未來,馬高俊再也看不到了。但他為村里所做的一切,村民們卻永遠也不會忘記。
追悼會上,瞿家灣鎮和甘嶺村干部群眾帶著“永遠懷念馬高俊同志”的橫幅,來送老馬最后一程,表達村民們對馬高俊的懷念之情。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