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這些年煙草公司政策好、服務好,種煙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靠著大樹好乘涼,黨員干部給我們幫了大忙。”在煙地里,54歲的煙農周軍說了句由衷的大白族。
在龍場鎮周家寨采訪,許多農民連連稱贊煙草推行的“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工作法實打實,為群眾辦了一件又一件好事。
群眾缺啥,干部送啥
在龍場鎮周家寨,煙農的“刁”是掛了“號”,隨便哪一個煙草人隨口一說,都能說出幾個人的“刁”勁來。
那些年,烤煙生產具有濃重的行政命令色彩,農民覺得種煙是幫政府完成政治任務。周家寨村的農民雖然勤勞,但心里不舒服,往往會想些“點子”,與干部對著干。干部與群眾的脫節,使作風缺失。
2007年以來,針對作風缺失,納雍局轉變作風,發動干部深入一線調研,傾聽的耳朵湊近了“民意”。干部下得去,意見聽得到,烤煙生產的“藥”對了農民發展經濟的“癥”。
龍場的“癥”還有硬件缺失、技術缺失。
缺電,農民烤不了煙。龍場煙葉站支部會同縣局煙基辦,為周家寨村建設了60棟大型密集式烤房,并向他們提供“一對一幫扶,手把手指導”的最新烘烤技術,他們的煙葉烘烤水平大幅提高。
煙田無機耕道,是烤煙生產“第一車間”的通病。對此,納雍還建設了機耕道,幫助煙農購買10多臺微耕機以及煙葉種植保險,指導合作社組建了機耕專業隊、育苗專業隊等,送去了道路、農機。
部分貧困,或因子女考取大學難以為繼,或因其它原因,逐步站對了位置——縣煙草局專為貧困煙農送豬,支助貧困煙農子女上大學,幫助煙農解決種煙資金,切實解決煙農生產生活中實際困難。在“群眾缺啥,干部送啥”的情況下,不少煙農建起了漂亮的新房子,孩子上大學的費用也有了著落。支部書記林家勇說:“如今,黨員干部經常駐村入戶與煙農同吃同住,使得黨群關系由‘背靠背’向‘心貼心’轉變。‘刁鉆’的農民現在成了鐵桿煙農。好多次,只要煙草干部一到田間,煙農都會說:“這些年,公司對我們煙農是缺甚送甚,政策好,服務好,不讓我們種煙,我也要種。”
干部如牛,制度如鞭
陽飛是納雍縣張家灣鎮補作村的農民。
這個靠經營小百貨維持一家人生計的殘疾夫妻,人生遭遇堪稱“接踵而來”。據了解,男主人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左手斷了臂,女主人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高位截肢。接踵而來的打擊,讓這個地處偏僻靠微薄收入的家庭雪上加霜。
納雍縣局專賣人員進行市場檢查時,了解到陽飛的情況。通盤考慮了陽飛的消費環境、零售許可證合理布局情況,然后攜帶相關辦證資料,為其上門辦了《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
“想不到你們的服務這么好,上門辦證省去了我們很多麻煩。”陽飛接過手中剛辦好的《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高興不已,連聲感謝。
原來,自黨的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納雍局探索形成“群眾評議進家門、解決問題進家門、政策宣講進家門、幫難濟困進家門”為主要內容的黨員干部“四進家門”工作機制,要求各部門進一步減少辦事程序、優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還要不斷縮短煙草專賣零售戶許可證的辦理時限,改變當前受理模式,倡導上門辦理,切實為邊遠地區群眾解決困難。
目前,納雍局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由傳統的受理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依法作出決定更改為5個工作日內作出決定,并要求由稽查大隊集中受理變通為中隊分散受理,更好地有效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目前,納雍局現有黨員96人,下設5個支部,與煙農、卷煙零售戶困難家庭結成幫扶“對子”,心貼心服務,手把手指導。“工作的實績要接受群眾評議和簽字,還要經過相關部門考核與驗收。”黨組書記周真吉說,“黨員干部工作的好壞由煙農說了算,零售戶說了算,如此一來便出現制度催著干部跑的局面。”
黨員圍著群眾轉
這希時間,土壤墑情基本合適,縣局紀檢組長周焱每天忙著走村串寨。外人看來,這好像與紀檢組長的本職工作沒多大關系,但這是一項重要工作。自與該村結了“對子”,在烤煙種植幫扶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引進企業帶動百姓致富。
一輛載著7頭小豬仔的三輪車駛進納雍縣龍場鎮周家村大丫口組,7戶貧困戶通過抽簽,免費領到納雍分公司為他們發放的小豬仔。
“一頭母豬進來圈里,我養它一年半載就能賣萬把塊錢。”龍場鎮周家村貧困煙農王文俊站在豬圈里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包村干部通過《征求意見卡》了解到他想養豬,但又缺資金時,于是,縣局協調銀行,為王文俊貸款,并為其送去豬仔。
在納雍縣局機關,在基層烤煙收購站點,每個黨員干部都心,案頭都有《聯系服務群眾日志》,里面記滿了所包村子的基本情況、群眾意見和需求、重點幫扶事項、待辦事宜等內容。
“過去遇到問題、辦理一些手續,我們得跑這跑那。現在干部圍著群眾轉,辦啥事都很方便。”龍場鎮周家寨李三等煙農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