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旬陽消息 走進陜西旬陽縣趙灣鎮農村,會看見田園大地五谷飄香,庭院村莊百業興旺。這一切,皆因該鎮鄉土人才如雨后春筍涌現,成為了活躍在農村的一股新生力量。該鎮鄉土人才攪活了農村熱土,激活了農村經濟,致富了一方百姓,現在真正成為了振興農業、繁榮農村、致富農民的帶頭人和生力軍。
豬兒圈中跑
盛夏的趙灣鎮白楊坪村,藍藍的天空白云悠悠,蔥郁的大地生機一片,千頭的豬兒悠閑的散著步,在飼養員的精心照料中茁壯成長。幸福寫在了農場主的臉龐。
農場的主人,康育家庭農場負責人黃治江介紹:本人以前在北京搞建筑。2012年回家鄉投資120萬元辦起了家庭農場,通過幾年的建設,豬舍占地面積達1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養殖規模達到了1000余頭。現有能繁母豬58頭、20至30公斤的仔豬60余頭、保育中的小豬30多頭、待產母豬5至8頭。今年存欄肥豬200余頭,出欄肥豬210頭,毛收入367000余元,除去成本凈賺90000余元。現在已有3戶申請加入家庭農場,前來咨詢的、申請入場的還非常多。
山雞林下飛
27歲的仁義臣出身于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2008年汽修專業畢業后,就到了一家汽車制造廠上班。2013年5月的一天,休假的他,面對山清水秀、植被誘人的老家,頭腦中一個閃念形成了,這里山好水好植被好,是一個天然“氧吧”。他看到了飼養七彩山雞的商機,說干就干,下定決心回鄉創業,毅然辭去了心愛的工作,回到家鄉開始了他的七彩山雞養殖致富之夢。他上網查資料,到各地七彩山雞養殖基地考察學習,回來后從“零”做起,摸著石頭過河,慢慢嘗試、摸索。
七彩山雞養殖基地落腳于丫頭溝白楊坪村,巧借這里的純凈空氣和優質水資源,經過三年多的摸爬滾打,仁義臣逐漸掌握了七彩山雞的生長習性和養殖技術,數量從幾只、幾十只、幾百只到幾千只,規模越來越大,如今七彩山雞存欄量達到2000多只,從去年開始,已陸陸續續有商家、游客前來購買。他胸有成竹地說:“我會繼續摸索,結合現代農業信息技術,把七彩山雞養的更好,為廣大消費者提供綠色、純天然的農產品,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魚兒水中游
現年30歲的袁濤,原是一位藝術院校的畢業生。回家鄉,他看到大嶺電站建成后庫區水產養殖的商機,斷然決定結束在外漂泊的歷史,專心鉆研水產養殖技術,在魚蝦類和網箱技術上勤鉆多研,掌握了一定的養殖功底。大膽承包了電站蓄水后的湖面養殖經營權,通過放養技術推廣,加大自然條件下野生魚類的純天然、無污染、原生態養殖。同時,結合本地實際和庫區現狀,又搞起了網箱養魚;開辦了水上農家樂,吸引商家和游人,不僅玩在水上、游在水上、吃在水上,讓人陶醉于大自然的迷人風光里,把一個“純天然”展現的“一漏無遺”。游客品了農家菜,還買走了農家水產品,真是一舉兩得。袁濤通過幾年的努力,有辛勤的付出,也有滿意的收獲。最近,到西安洽談一個項目,正籌備開辦一家農業公司。
煙葉爐中烤
省勞模,樺樹梁村二組烤煙大戶黃開芬,是遠近聞名的“煙大王”、“烤煙狀元”。烤好的一桿桿黃燦燦的煙葉正在出爐,第二個爐子的烤煙正在變黃期。今天栽植的30畝烤煙,又能收入幾十萬元,賺的“肚飽腰圓”。提起栽植烤煙技術,他是一套一套的,能講個“七天八夜”。他家不僅蓋了樓房,兩個女兒大學畢業,也有了滿意的工作,城里也買了房。日子過的像模像樣,家用電器樣樣不缺,銀行存款少說也有7位數。
像黃開芬這樣的烤煙大爐,在該村有近百戶,每年烤煙收入最少都在10萬元以上。人人都掌握了一套栽煙的過硬技術,連煙草技術人員都要上門討教和學習。栽煙致富的村民們,煙路修到地邊邊、吃水飲到灶臺臺、出門坐上小車車......黃開芬說:“現在,黨和政府惠民利民便民政策多的很,這補貼、那免費。煙草扶植等優惠政策,激勵了老煙農,更讓新煙農看到了致富希望。憑這身板,再栽5至6年烤煙不成問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