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20多年前,他上無片瓦,下無立身之地,營業面積為“0”,是個走鄉串巷的小貨郎;
20多年后,他除了擁有一家100多平米的超市外,還做起地產生意,開發了集餐飲、娛樂、休閑為一體的,超過1000戶的大型居民集中區。
他,叫陳桂林,江蘇省漣水縣高溝鎮常元村人,是當地有名的“創業先鋒”,一名優秀的黨員零售商戶。
從“0”到“10”
陳桂林是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農村人能吃苦耐勞的精神,為他以后事業的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贏得了許多同行的尊重。
1987年,陳桂林高中畢業后走上社會。在當時,高中生算是個有文化的人。按父母的理想,陳桂林應該去村里小學去當個老師,風吹不著,雨淋不著,是個很體面的職業。但陳桂林的選擇卻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當個小貨郎。大家都說他念書把頭腦都念壞了,寬處不走窄處走。
做生意可是吃得了苦、忍得了屈,起早貪黑不說,還要風里來、雨里去的,一般人都不愿意干。陳桂林笑著說,我有一顆不安份的心。
做生意不是空口說白話,啟動資金是個“硬門檻”。一來父母對他的選擇很生氣,二來家里也實在拿不出錢來。因此,只有靠陳桂林自己想辦法。
大家都擔心借給他的錢“打水漂”,陳桂林在經過很大一番周折后,才在一個遠房親戚那里借來20塊錢。這點錢,在今天不夠兩包煙的,但在當時,卻是一筆很可觀的數字。
錢雖少,但畢竟有了啟動資金。陳桂林從鎮上的批發市場批發一些日常用品,放在自行車架上,算是正式營業了。
由于陳桂林有知識、有文化,加之眼光獨到,每次下鄉賣貨,都頗受歡迎。年輕的小貨郎要有幾天不去,那些大媽、大嬸還會念叨。但因周轉資金少,每天凌晨三四點鐘,陳桂林都要早起到鎮上去批貨,非常辛苦。
幾年下來,陳桂林漸漸有了積蓄,也在周圍的十里八村也留下了良好的口碑。他說,雖然下鄉賣貨很賺錢,但自己不能永遠都做個“小貨郎”。于是,就有了租房做生意的想法。
陳桂林是個敢想敢做的人,一旦念頭萌發,就會立即付諸實施。1990年底,陳桂林把幾年的積蓄都拿了出來,在高溝鎮中橋路口租了間不到10平米的門面房,開始了從“0”到“10”的突破。
從“10”到“100”
陳桂林說,從“行商”到“坐商”,不是怕吃苦受累,開店賣貨卻有更大的舞臺和空間。
就在陳桂林搬進門面房的同年,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是經過一年的考察,陳桂林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一件是收獲了一份愛情,也為他以后事業的騰飛插上了“雙翅”。黨員零售商戶,當時,陳桂林是商業街的第一人。
陳桂林說,黨員要發揮正面的、積極的作用,對自己來說也是個挑戰。大家都知道,90年代初期,市場混亂,假貨橫行,賣真貨幾乎賺不了幾個錢。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要以一個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說到容易做到難,當時陳桂林的事業剛剛起步,要守住誠信底線,貨真價實經營,確實很不容易。眾人皆濁我獨清,在前進行的路上,注定他是個孤獨的人。
剛開始坐店賣貨時,由于真品價格較高,生意很差。親人不理解、同行的恥笑,也讓他內外交困。但妻子李士霞是他堅定的支持者,她說時間會證明一切。
雖然是開店賣貨,但除去各種費用,陳桂林開始時并沒有走村串巷時賺得多。但是,在商業街只要提到陳桂林,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無假貨,放心買”成為消費者對陳桂林最大的肯定。
烏云是遮不住太陽的,愛人李士霞的話靈驗了,時間真的證明一切。隨著市場的規范,陳桂林的生意也慢慢走出了“陰霾”,回頭客開始增多。隨著生意越來越好,10平米的小房子顯得非常擁擠。這時,已經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的陳桂林也有了進一步打算。
就在此時,高溝鎮規劃商業新區,陳桂林再一次發揮黨員的模范帶著作用,第一家在商業新區購置了兩間門面房。1997年春節前,一個擁有100多百米的“桂林超市”開業了。
陳桂林也完成了從“10”向“100”的跨越。
從“100”到“1000”
雖然搬到了新地方,但陳桂林的生意一點沒受影響,許多老顧客都會尋打聽到這里來購買商品,大家都說,在這兒買的東西放心,“陳桂林”的名字就是真貨“招牌”。
隨著生意的穩定,沒有了后顧之憂,陳桂林那顆不安份的心也騷動起來。他把目光投更遠的外面。2000年2月份,他做出了一個出乎人意料之外的決定:花6萬元購買超市后面棉織廠的一塊地皮。鎮上人都知道,這塊地皮已經廢棄多年,雜草叢生,上面的廠房已倒塌,是周圍居民的生活垃圾場。
這時,議論聲再起,有的說他有錢燒的,有的說白送都不要。也有好心人勸他:買那個垃圾場不值得,有這么多錢還不如在城里買套房子,城里房子升值快。
就在人們搖頭嘆息中,陳桂林和棉織廠簽訂地產使用權轉讓協議。這塊地皮一共有一畝半地,買下后,就沒了動靜,想看熱鬧的人們也漸漸淡忘了這件事情。
2000年8月份,一臺臺大型的建筑設備開進了這個“被人遺忘的角落”。這時,人們又不解了:陳桂林又想折騰啥?原來,這半年時間陳桂林為這塊地皮一直都沒閑著。他把超市交給妻子打理,一直在跑資金、立項目,他要在這塊地皮上搞房地產開發啦。
“真是個陳大膽!”眾人驚呼。
原來,陳桂林當初購買這塊地皮時,有兩個目的:一是棉織廠陷入經營困境,急需周轉資金運作,他是拉人一把;二是陳桂林在媒體上看到南方開放城市地產市場非常紅火,搞房地產開發應該很有前景。
由于這幢一共3層,建筑面積達1000平米商住房近靠鬧市區,交通便利,房子還沒建好就一售而空。
從“100”到“1000”,陳桂林實現了最完美的一跳。這也更加堅定了他向地產開發邁進的步伐。之后,他又不斷地拿下了幾個地產開發項目,均取得了令人滿意的銷售業績。“之所以有今天,這和黨多年的教導是分不開的,沒有這么好的政策,也沒有咱施展拳腳的余地,”陳桂林經常說,“人要學會感恩。”
感恩不是掛在嘴上,要落實到行動中。2010年年底,他與地方政府合作,聯手開發36幢5層高的新農村居民集中區。這個工期為3年、共1000余戶的集中區建設項目,是陳桂林最得意的“大手筆”,但也是他投身房地產開發以來最不賺錢的一次,因為這是他和地方政府合作推出的“希望人居”工程。陳桂林說:“錢是賺不完的。我是一名黨員,不能一切向錢看,我要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讓普通的農村老百姓買得起房、住得起房!”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