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在外地經營了多年的百貨店,回老家時打算改行,但創業不容易,只好重操舊業,盤下了這間四十來平的煙酒專賣店。也正是轉店的原因,我們沒有一一過濾供貨商,全盤接受了前店主的進貨渠道。
在我看來,在本地做生意要比在外地好很多,沒有語言和區域障礙,不會被欺生,特別有利于和供貨商的溝通交流,商品價格漲降訊息的獲知。但是,令我們萬萬沒想到的是,對供貨商的信任一直是一種錯信。
這事還得從我們同村的一個人說起。這個人在我店附近開飯店,因顧客需要也進購了一些酒品擺放在店里,以供食客選用。大概開店后大半年,他來我店消費閑聊,談及市場上十分暢銷的某品牌酒品,當然也說及該酒品的進貨價格。但他說出的進購價格讓我們大吃一驚,整整比我們平時的進貨價便宜了30元/箱。
對于同樣規格的酒品來說,批發價存在30元/箱的差距是相當驚人的。所以第二天我們便溝通了該供貨商,說明了情況。但該供貨商說,之前價格確實沒有錯,如果我們現在進貨就能便宜30元/箱。而實際上,開飯店的同村人一直是以較低位的價格進購的。
買賣無對錯,我們也沒作什么爭辯。吃一塹長一智,我們不再“一棵樹上吊死”。多走市場多詢問,多作交流多比較,是我們從這事件中悟出的道理。這幾年來,我們廣結商戶店家,時常聯系溝通,以較低價位進購同類同質商品,從而收獲更高利益。
作為消費者,購物時貨比三家不吃虧。而作為經營者,進貨猶如購物,貨比三家才能收益多多。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