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經商如同面粉發酵,剛剛入門者是謹小慎微,時刻緊捂著自己的錢包,唯恐自己的投資打了水漂。經歷過商海沉浮,以及“貨全客源廣”的多重誘惑和發酵之后,完全沒有了當初的那種邊走邊看的猶豫,而是傾其所有的積蓄沉淀貨源,充分挖掘在我們身旁飄忽不定的財富和商機。
然而殘酷的事實打破了我們經營喜好“高大帥”的虛榮;更顛覆了我們“廣種樹定致富”的一廂情愿。其實真正的能做到全線豐收,“廣種樹”只是一個開端,還必須根據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具體外部環境而定,否則饑不擇食的盲目擴大,也許就是束縛自己手腳的開始。
在幾年的實戰中,我逐漸發覺粗放式的營銷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現代商業的節奏了。特別是及時避讓法規的紅線,就顯得尤為迫切了,正所謂合法經營才能唱響財源廣進的凱歌。面對已經調整的法律法規,我做好了下列避讓的準備:
公款消費受制約 調整思路避雷區
《湖北省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辦法》第八條:國內公務接待活動中,接待住宿應當嚴格執行差旅、會議管理有關規定,在定點飯店或者機關內部接待場所安排,執行協議價格。細致入微的管理辦法,讓我們看到了政府嚴格管控公款消費的決心和行動。公款不是隨心所欲的唐僧肉,更不是拉動內需的緊箍咒,而是一個全民關注的行政作為準則。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也許大家會認為這些行政行為與我們百姓無關,其實不然。經商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一個公開的秘密,曾經的公款消費對我們有著深重的影響,特別是高端產品的貢獻度,更是我們盈利不可忽視的一個主力軍。
新規出臺,我們倍感壓力山大,但面對利國利民的法規,我們仍然拍手稱快。興奮過后是無奈的沉思,我們不能坐以待斃,繞過依賴公款消費圖發展的瓶頸,調整貨源儲備結構,才是健康發展的良方。
對癥下藥
如何才能化解難題?我認為必須盡快減少高端產品盈利的依賴,主打“親民牌”,蕓蕓眾生才是我們真正、長久的客源。我逐步淘汰了一批“文雅”的奢侈產品:比如一款外包裝由三部分組裝的某品牌白酒,撕開包裝,上下兩部分組合起來就是一個完美的煙灰缸;以及一款包裝內贈送一幅小畫的白酒……
雖說它們的包裝華麗,可利用價值不大的“內涵”,對于普通的消費者來說簡直就是極大的浪費。我開始加大“實惠性”白酒的投入,特別是知名企業的裸瓶酒。“高端品質的享受,百姓消費的價格!”產品上柜后我不僅加大宣傳力度,而且還讓顧客免費品嘗,效果非常的令我滿意,因為大家心中都明白,“我們花費在包裝上的真金白銀,簡直就是毫無意義的浪費!”
禁鞭是法規 觸碰不可為
還是讓我用事實說話:今年,公安消防部門嚴控全市煙花爆竹經營網點數量,特別是中心城區的經營單位數量:全市將清退一半以上銷售點,特別是以日雜、土產、百貨、煙糖、果品等行業及“大賣場”,基本不再允許售賣煙花爆竹;外環線內取消長期銷售點,僅設置臨時銷售點,在2015年2月4日至23日(除夕前15天至年初五)從事零售業務,但臨時經營許可證發放總量控制在700張以內;此外,取締臨近軌道站點、人員密集場所以及設置在居民樓底層的銷售點。
鞭炮不僅因為需求量大,資金回籠快,以及利潤可觀而受到同行們的分外青睞和追捧。然而上海市的一紙限鞭禁令不僅拉開了禁鞭的序幕,而且也向經營戶釋放出強烈的信號:鞭炮銷售的格局在改變,銷量在萎縮……
雖說禁鞭、限鞭,每個城市的政策不一定相同,但控制總量都是相同的手段。面對誘人的鞭炮市場,大家總會有種愛不釋手的依賴心理,總想僥幸的挖掘最后的一桶金。如何化解限制而帶來的陰影?那就是不做抵制法規的釘子戶,把握商機,及時調轉既定的營銷船頭。
然而總有一些商戶漠視法規,偷梁換柱,鋌而走險的與法規周旋,結果不言而喻。我區XXX商戶不顧法規的約束,長年違規銷售鞭炮,獨一無二的市場份額(別人不敢違規涉足)豐厚的回報讓他迅速的擺脫了貧困的窘境,引來了不少同行的羨慕。直到一天突然涌進的執法人員,不僅沒收了他家嚴重超標庫存的鞭炮,而且還按照相關法規對他下達了一萬元的經濟處罰。
法不授權不可為
故事雖說已經結束,但它給我們的教訓和思考才剛剛開始,正如李克強總理的一句話“法不授權不可為”所言,違法終究會付出代價。作為零售戶的我們當然深諳鞭炮的豐厚利潤,但與法不容的經營行為不僅不會給我們帶不來財富,而且還嚴重損害自己的店鋪形象,是一種百害而無一利的自殺行為。
鞭炮的火爆銷售根源在于兒童作為玩具的推動,這讓我想到了時尚玩具代替鞭炮的設想。我自己制做了一個可以掛起的小貨架,擺上了諸如熊出沒、喜羊羊等極具挑戰兒童眼球的小玩具。不僅得到了可喜的回報,而且還得到了顧客們的好評,“以前孩子總是鬧著購買鞭炮,不僅花錢,而且還不安全。”“鞭炮不僅危險,而且還噪音擾民,孩子玩耍時街坊非常痛恨。”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更加堅定了我玩具代替鞭炮的經營思路,顧客的滿意就是我們的商機,就是我們的成功。
相同的受寵,不同的安全標準,玩具很快就成為店鋪中盈利的又一利器。總而言之,經營不可越雷池半步。
劣質食品不可觸 投機斷送致富夢
食品安全責任重于泰山不僅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而且也是我國法制治理食品環境的重要內容。然而總有一些經營戶漠視法紀,最終受到消費者們的唾棄和責罵,從而成為群起而毆之的過街老鼠。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三條:食品經營者應當建立進貨查驗記錄制度,采購食品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食品合格證明文件和產品標識,保存相關憑據,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保質期、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的名稱、地址及聯系方式等內容。法律不僅明確了經營戶的權利和職責,更考量著我們的良知和自律。但總有一些無知的經營戶,經受不住不當利益的誘惑鋌而走險,干起了違法的勾當。
在產品豐富的今天,總有一些不良商家假冒知名品牌,或者是傍品牌生產。由于他們的產品品質低劣,生產成本低廉,所以他們會利用價格的杠桿博得大眾的眼球。無論他們最終的結局如何,受害的總是消費者這一點毋容置疑。
遠離誘惑
遠離誘惑就必須尋找到這些暴利產品的替代品,否則難以擺脫它們的誘惑。與朋友的聊天讓我破解難題:地方特產不僅附加值高,而且屬于合法經營。比如說家鄉的風味魚“翹嘴鲌”,經過包裝之后上柜,深受外地游客的信賴。他們在游覽美景的間隙,關注的是當地的特產,這種利好的商機無形中推動了特產的發展。
總而言之,經商是一種容法律和情感中和的行為。在競爭日趨強烈的今天,刻意觸及法律的紅線,必將自毀前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