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我們常把顧客比作“上帝”。在日常經營中,如何服務“上帝”、取悅“上帝”、感動“上帝”、滿意“上帝”?這是大家應該同思考、共探索、值得學習交流的話題。
常言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神是無聲的語言。對廣大卷煙零售戶而言,賣貨也是一種社交活動。要學會察言觀色,掌握顧客心理,多和顧客交流,拉近客我關系。這樣有利于提升顧客“回頭率”,促進卷煙零售,實現利潤最大化。你若不信,聽我娓娓道來——
“上帝”喜上眉梢 “點贊”效果更好
顧客的喜怒哀樂,集中表現面部。當一個和顏悅色、喜上眉梢的顧客進店購物,作為店主或店員,就要學會“投桃報李”、讓顧客喜上加喜。 你可以美言一句:“人逢喜事精神爽,這位‘上帝’喜上眉梢,一定是好運多多,福氣多多。”一般情況下,有你這句“奉承話”,多數顧客會心花怒放,道出各種各樣的喜事兒,比如“漲工資、升官了、孩子考上大學,今天過生日”等等。對這些與己無關的事兒,你千萬不要裝出毫不在乎的樣子,而要“趁熱打鐵“,再說幾句順心話,讓顧客覺得你不僅僅是賣貨郎,還是性情中人,如此禮尚往來,喜歡和你拉家常、交朋友了。這是做生意之“竅門”,也是做人之道,不可不學,不可不用。
記得有一年暑假,一位小伙子在店里買“芙蓉王”煙,看他哼著小曲、十分高興的樣子,我就猜想;這位小“上帝”一定遇到“桃花運”了。遞煙之際,我就笑著問他:“小伙子,是不是談戀愛、和女朋友見面了?”小伙子高興地點頭說:“今天我到女朋友家去了,對方一家人對我很滿意。”我趁機美言一句:“你這么帥氣的小伙子,哪個丈母娘見了不歡心?好好談吧,結婚大喜之日為期不遠。”小伙子聽了,就像喝了一口槐花蜜,更加笑容可掬,自信有加。走時對我說:“結婚用煙酒,全在你店買。”原以為他“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就沒有在意他的話。誰知年底臘月,他真的開車來了,到我的店里買了一件“紅好貓”煙和五件“六年西鳳”酒,價值不菲,令我高興半天,這真是“良言半句冬日暖,美言一句財源旺”。
點評:顧客進店不僅為了消費,還要享受店主提供的各類服務。在實際經營中,有的店主往往重視硬件服務,而忽視了軟件服務,比如微笑待客、禮貌用語、耐心解釋、相互溝通,解疑釋惑、幫助顧客提貨等。忽視軟件服務容易讓顧客產生一種距離感、失落感,就會影響到顧客進店消費的欲望,降低顧客“回頭率”。為此,建議大家要把顧客看做“上帝”,多給“上帝”說好話、添美言,這絕不是阿諛奉承,而是做生意的成功之道。
“上帝”遲眉鈍眼,微笑服務至上
顧客千人千面。在賣貨時,經常看到有的顧客進店愁容滿面,心事重重。遇到這樣的顧客,要善解人意,主動搭話,指點津迷,讓他們釋放壓力,回復好心情,切不可冷眼對待,視為旁人。
前年六月的一天,一位中年男子進店買煙。平常,他爽快、幽默,每次買煙時,喜歡和我“套近乎”,說上一大堆笑話才走開。誰知那天,他賣了煙轉身就走。我有點莫名其妙,以為哪件事情得罪他了。當他還未出店時,我笑著喊道:“還沒有聊天就走,有啥急事呀?”他一聲嘆氣,打開“話匣子”,道出一樁心事。原來,他的女兒高考成績不理想,要復讀,他不讓復讀。父女倆發生矛盾,女兒三天臥床不起,他堅持己見,逼著女兒上三本。聽了“上帝”的苦惱,我勸他說:“咱們都是家長,在高考上學這件事上,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你的女兒要復讀,說明娃有決心、有信心,只要再努力復讀一年,說不定能考個好學校,事項孩子的夢想,這是關系到娃的前程問題呀。你好好思量一下,思想不要‘鉆牛角’。”那個顧客聽了我的話,嘆息一聲說:“娃他媽走的早,經濟負擔重,復讀一年要花不少錢。”于是,我就給他出主意:“如果經濟實在緊張,可以寫貧困生,減免學費申請。我認識教育局一個領導,要不請他給你幫忙,只要娃能念書,咱就要想辦法呀。”聽了我的話,他似乎很感激,轉變主意,決定讓女兒復讀。過了一個禮拜,他買煙時,高興地對我說:“娃在本校復讀去了,沒有找熟人,學校同意減免學費。”我趁機點贊一句:“這樣的父親才是女兒眼里的好父親。”第二年高考分數線出來后,他的女兒上了一本。他高興地帶著女兒到我的店購物,感謝我的熱心幫助。
點評:做生意如同做人,要把顧客視為親人,善于與顧客交談、交心,學會幫助顧客,讓顧客從中感受到你的善心善意,進而增進友誼,成為你的忠實“上帝”和“鐵桿”消費者。
“上帝”目指氣使 心平氣和對待
在日常經營中,還有一些顧客進店,對貨架上的商品左翻右看,挑剔十分,有的讓店主反復取貨,有時討價還價,喋喋不休,有的還說些毫無根據、不沾邊的題外話,惹的店主不高興,產生厭惡感,欲“驅逐出境”。我認為,個別店主的做法有點欠妥,需要糾正過來。
記得有一次,一個打扮新潮、佩戴粗項鏈的小伙子進了店,我準備起身問候,誰知他看都不看我一眼,用眼光指著貨架說:“拿一條軟中華”。接過煙,他問了一句:“這煙送人,如果是假煙,就把人都丟大了。”我說:“煙盒上有我店的條碼,你看一下,絕對是真煙,假一賠十。”他雖然點頭, 但并沒有付款的樣子,一個勁得看煙。這時,我有點懷疑:這個小伙子會不會是傳說中的騙子?
有了警惕心,我看著小伙子一舉一動,生怕卷煙被調包。小伙子看了一會兒,又將煙退給我了。我問道:“這煙有問題嗎,難道是假煙?”他說:“上次我在江蘇旅游,買了一條軟中華煙,結果回來發現是假煙,真是氣死人了。有個哥們就教給我辨認假中華的方法,可今天我又忘記了。算了,為了保險,我到超市去買吧。”聽他這么一說,當時我真想發火。你看了半天煙,讓我陪你幾分鐘。竟然不買。但又一想:既然顧客承認自己不會辨認煙的真假,咱就不能生氣發火。可以給他講一點真假煙辨認的常識。于是,我笑著對他說:“你在哪里買煙都一樣,不過,聽大姐給你聽一下真假煙辨認的方法和技巧,一定對你有好處。”小伙子點頭說:“行啊,我聽聽看,如果有道理,就買你的煙。”我拿著煙,把“軟中華”的幾個防偽標識講給他聽。聽完后,他摸著腦袋說:“說得對,和我那位哥們講的完全一樣,說明你的煙是真的,可以放心購買。”就這樣,一筆失手的煙生意成交了。小伙子拿著煙,放心滿意出店。后來,他經常到我的店買“中華”煙,竟然成為了我店的一名高端客戶。這又是“用心解釋為‘上帝’,好心換來好生意”。
點評:顧客是“上帝”,也有煩人時。面對盛氣凌人、百般挑剔的“上帝”,我們定要保持良好心態,用微笑和誠意消除誤會,化解“敵意”。人常說,有理不打上門客。盡管這樣的“上帝”惹我們生氣,產生不愉快,但他們進店并非鬧事“找茬”,目的還是消費。因此,我們生意人要心平氣和,引導他們放下架子,回到消費新常態。這樣,就能把生意做活做長久,聚來人氣和才氣。
“上帝”優柔寡斷 積極引導“參謀”
有的顧客進店買東西,經常東走走、西看看,還不時詢問店員,讓她們講解商品質量好壞。結果聽了半天。講的店員口干舌燥,還是揚長而去,氣的店員翻白眼。在日常經營中,這樣的顧客真不少,如何讓他們樂意購物?我的一貫做法是:不怕顧客不買貨,單怕解釋不到位。
記得有一回,一位老人進店,要買一盒雪茄煙。我便給他介紹幾種雪茄煙。介紹了半天,老人的回答卻讓我差點“暈”過去。原來這是一位農村老人,經常在集貿市場上購買手工雪茄。來到城里居住,在街道上找不到煙攤,就我店里買手工雪茄。一陣自我發笑后,我對老人說:“老人家,手工雪茄是假煙,用下腳料做的,抽了對人身體危害大的很。你要買店里的雪茄,這是真煙。”老人耳背沒有聽清,我就重復了一遍。聽清后,老人說:“我抽慣了手工雪茄,以為是真煙。我沒有抽過正規廠家生產的雪茄,不知口味好不好?”為了讓這位“上帝”改變抽手工雪茄的習慣,我取出一包雪茄,拆開后取出一根,讓老人免費品吸。老人高興地抽了一口,感覺不錯,就買了一包,走時對我說:“以前不知道煙攤上的手工雪茄是假的,今天聽你一講,才恍然大悟。今后再也不買地攤上的手工雪茄了。”從此后,這位老人經常到店里買雪茄,我的雪茄銷量上升了。
點評:服務是商業的靈魂,在很大程度上,零售服務就是為顧客解疑釋惑,讓他們放心購物。有的店主雖然知道與客戶溝通交流的重要性,但在實際賣貨中,往往做不到或者做的不夠完美,導致顧客不滿意、生意白白流失。所以,大家應該多學一點銷售心理學,多和顧客交流,慢慢地你就會發現,顧客“回頭率”提升了,店鋪的人氣旺了,生意紅火了。
結語:不論生意淡旺季,顧客永遠是“上帝”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