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讓顧客把話說完,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易。
“說話”,是零售戶朋友與顧客溝通聯系、維護客我感情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在平時的零售經營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說“好”話,是一門藝術;“聽”說話,也是一門藝術。有的人樂于善于傾聽,有的人就不愿多聽別人講話,喜歡打斷別人的話題。善不善于傾聽別人講話,能否讓顧客把話講完,對于生意來說,會產生大相徑庭的效果。
那天,我去縣城的一家煙酒副食超市買東西。等我買完,在收銀臺等待交錢的時候,進來一位中年大媽。大媽一進門,就對超市收銀員說:“姑娘,我昨天在超市里買雞蛋,你找錢時找錯了。”聽了大媽的話,收銀員的臉一下子拉了下來,不等大媽把話說完,就粗暴地打斷說:“當面銀子對面錢,出了超市門銀貨兩清,概不負責,別來這里找事。如果我少找你錢,你當時干什么去了?”聽了收銀員的話,大媽半天沒說話,對著收銀員一字一句地說:“你可別后悔。我本來是想來把你多找我的錢退給你的,你說的出了門就兩清了。”說完,大媽氣呼呼地離開了,留下收銀員目瞪口呆,一言不發。
無獨有偶。前幾天,我到一家早餐店買早餐。這家早餐店炸的油條暄騰、勁道,石磨磨的豆漿清香、地道,吸引了不少顧客來買。排在我前面的一位少婦,在買完油條后,讓老板娘給自己裝半杯豆漿。她說:“今天就自己吃飯,一杯豆漿喝不了。”正準備倒豆漿的老板娘一聽,不高興了,對著少婦數落起來:“這豆漿一塊錢一杯,本來就不賺錢,是為了賣油條才搭配著賣的,你買半杯才5毛,還不夠紙杯錢呢,哪有你這么買東西的?”那位少婦聽了忙解釋道:“老板娘,我飯量小,一杯喝不完,但是……”沒等少婦說完,老板娘接過話:“你喝不完是你的事,反正我的豆漿就是一塊錢的,要是每個人都像你這么會算計,那我不得虧死?”少婦剛想開口,又被老板娘打斷:“一塊錢一杯,你買不買?買一杯回去,如果喝不完就留著澆花,或者倒掉。”被一通搶白后,見老板娘不說話了,少婦才說:“老板娘,我的意思是,我一杯喝不完,你裝半杯,但我還是會付你一塊錢的。”老板娘聽完,有些尷尬,強作鎮定:“真是的,那你怎么不早說呢?”少婦白了老板娘一眼說:“我倒是想說,你沒給我機會說呀。”老板娘紅著臉,趕緊倒了半杯豆漿遞給少婦。少婦只要半杯豆漿,卻愿意付一杯的錢,對老板而言,是穩賺不賠的買賣。但是老板娘生怕自己吃虧,沒等人把話說完,就“機關槍”似的數落顧客,不給顧客辯解的機會,最后不僅誤解了別人,還差點搞得自己下不來臺。逞一時口舌之快,讓雙方都陷入窘境,得不償失。
經營中,有些零售客戶不能聽顧客把話說完,很多時候都是他們主觀臆斷,認為自己是對的,沒必要聽別人的解釋。而不聽顧客把話說完,很容易造成誤解,說錯話,辦錯事,傷害別人,也影響自己和店鋪的形象。聽顧客把話說完,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更是了解完整信息,避免產生誤解的不二法門。
讓顧客把話說完,注意傾聽,是對顧客最基本的尊重,實質上也是一個調查和思考的過程。只有讓顧客把話講完,才有可能了解顧客的真實想法,才能在傾聽中形成共識,達到和諧溝通的目的。如果不等顧客把話說完,就粗暴地打斷顧客,然后把自己的意思強加給顧客,只會讓顧客反感,久而久之,顧客就會遠離你的店鋪。
有時“聽”比“說”更重要。聽顧客去陳述理由,也許只需要一分鐘的時間,可那一分鐘,也許是一次給予雙方的機會、彼此收獲溫暖和感動的契機。這樣的機會,詮釋著什么是尊重和寬容。因此,把說話的機會留給顧客,適時做一個傾聽者,好好聽顧客把話說完、講透,再慢慢揣摩其中含義,針對性地提出自己有價值的看法觀點,做到謙遜、包容,相信更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賴。信賴和尊重,有時候就是傾聽的力量,讓顧客把話說完才是最深情的凝望和最真誠的表達。讓顧客把話說完是一種良好的習慣,是對顧客的尊重,也是一種美德。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