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貴州消息 一直以來,作為全國第二大煙葉產區,貴州煙草始終注重農業科技創新,科技成果不斷涌現,成果推廣成效斐然,為支撐貴州煙草商業持續健康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把農業科技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在銳意進取的貴州煙草人看來,要實現由煙草大省向煙草強省的轉變,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煙草農業科技則是這條道路的主干道。
創新以致用
對于貴州煙草農業科技創新及推廣應用來說,剛剛過去的一年可以用“捷報頻頻、碩果累累”來形容。
2012年2月14日上午,在貴州省煙草公司科技處處長李繼新辦公室里,他開門見山,脫口而出一串串數字,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2011年,全省共開展各項科研項目345項,投入經費約1.5億元。申請并受理專利58項,其中發明專利18項;獲授權專利35項,其中發明專利10項,超過‘十一五’期間的數量總和。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6項,地廳級科技成果獎7項。全年共有12項科技成果和10項實用新技術在各煙區全面開展示范推廣。”李繼新告訴記者。
在他看來,之所以能涌現出這么多的科技成果,離不開省公司用心搭建的“一縱一橫一環”創新體系構架。
省公司科技處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所謂“一縱”是指完善“省公司職能部門——省煙草科學研究所——市級技術中心——縣級技術推廣站”這縱向的四級創新主體,形成一個競爭力強、分工明確、系統完整的創新鏈條。而“一橫”則是本著發揮不同實體的資源優勢,突出資源互補,提高資源效率,實現行業內外、國內國外不同科研機構、不同學科的橫向交流與合作。
創新的最終結果和效能是應用。在貴州煙草商業系統,一個廣為人知的共識,是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用到生產中”。戮力同心之下,眾多科技成果順利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使理論的力量有效傳導至生產實際中。
“比如我們引進研發的烤煙漂浮育苗技術的推廣,實現了全省烤煙100%集約化、專業化育苗和商品化供苗,累計推廣面積1489.84萬畝,新增效益16.19億元,其技術研究與應用獲貴州省‘十一五’十大農業成就獎第一名;我們自主研發的密集型烤房及烘烤工藝承烤面積270余萬畝,獲得直接綜合效益9.61億元。”貴州省煙科所所長馮勇剛如是說。
再聽聽煙農怎么說:家住遵義縣樂山鎮后慶村的鄒代全種了二十幾年煙,見證了多項煙草農業科技在煙葉生產中的應用。“這些年來,從漂浮育苗到雙行凹型壟保水移栽再到散葉烘烤技術,在煙草公司技術員的指導幫助下,新的技術讓我既少干了活,又多掙了錢,這樣的技術越多越好!”鄒代全憨笑道。
如今,在黔貴大地上,一項項煙草農業新技術正在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人才是根本
國以才立,業以才興。眾所周知,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說,為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引進、培養和造就一批科技領軍人才,打造一支科技創新隊伍,是科技創新的基礎環節和動力源泉,亦是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所在。
“貴州煙草商業充分認識到人才對科技創新和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特別重視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著力抓好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加大對人才的獎勵力度,科技隊伍不斷壯大,人才結構更加合理。”貴州省公司副總經理李智勇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為鼓勵各類科技人才迅速成長、創造業績,省公司分設了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科學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獎和標準創新獎等5個獎項類別,進一步細化激勵機制。
與此同時,貴州煙草商業系統立足當前、著眼未來,正傾力于培養一支“在科研方面具有創新能力、在技術上具有專業技能、在生產上具有實踐能力的貴州煙草產業創新人才隊伍”。
貴州煙草商業系統擁有一支研發能力較強的煙草農業科技隊伍
以省煙科所為例,通過采取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方式,構建了一支理論功底扎實、創新思維活躍、研發能力突出的科技創新團隊。“在人才引進上,省公司給我們自主引進的更大空間,不用參加省公司統一招考。對優秀的中青年人才,優先安排科研項目,優先提供科研經費和實驗設備,優先進修、深造和再培養。”馮勇剛介紹。
2010年6月進入貴州省煙科所工作的汪漢成就是典型代表。2011年,身為南京農業大學理學博士的他憑借公開發表的多篇科研論文“被破格提拔為副研究員”,一時在煙科所傳為佳話。此時,汪漢成走出校門僅有一年。這意味著他用一年的時間走了別人五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走過的路。
此外,“我們以市州公司和縣級分公司為主體,采取‘培養為主、引進為輔’的方式,針對不同職業類別、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技術人員進行分階段培訓,以建設一支技術嫻熟、技能精湛的實用人才隊伍。”李繼新補充說,“同時,我們還致力于建設一支管理能力強、業務水平高的科技管理隊伍。”
“目前,全省系統有博士23人、碩士171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67人。去年我們聘用了3名學科帶頭人領銜重大科技專項,1名同志成為國家質檢總局評議專家,6名同志成為省標準化委員會專家,各類科技創新人才正茁壯成長。”對于科研人才隊伍,李智勇如數家珍。
合作拔高度
采訪中,多位貴州煙草受訪人士表達了一個相似觀點:近年來,貴州煙草農業科技創新成果之所以層出不窮、井噴式涌現,除自身科技實力不斷提升之外,開展對外合作、借力“外腦”亦起了重要作用。
在李繼新看來,加強對外科技交流與合作對于貴州煙草農業科技創新發展亦發揮著重要作用。“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原則,我們相繼開展了與行業內外、國內外的科研院所交流與合作,并積極拓展合作領域、改善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成效,以實現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超越。”李繼新說。
“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無疑是開展對外合作的兩大“法寶”。
據了解,目前貴州煙草商業系統已與至少23家國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開展了深入合作,“請進來”工作風生水起。
“如遵義市公司和中國農科院、畢節市公司和河南農業大學分別簽訂了科技合作框架協議,黔西南州公司、六盤水市公司與貴州大學開展了實質性合作,黔南州公司與中國科技大學的合作也已全面展開。”省公司科技處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
不僅如此,貴州煙草商業還樹立了全球眼光和國際化視野,瞄準國際前沿科技,“走出去”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去年我們與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簽訂了框架合作協議,就烤房與育苗設施建設開展深入合作,‘密集烤房人工智能控制系統研發’項目就是其中一個。”遵義市公司經理丁偉如是表示。
而作為全省科研“重鎮”,貴州省煙科所歷來重視國際間的高層次合作。馮勇剛告訴記者:“近年來煙科所先后選派多名科技人員到美國、加拿大、日本、巴西等國交流學習,并與津巴布韋煙草研究院進行了互訪,正式啟動了煙草種質資源互換合作。”
對此,貴州省公司總經理陳衛東給出了中肯評價:“這意味著我省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領域不斷深入,合作平臺不斷拓展,合作方式更加多樣,合作關系更加緊密,積極推動了全省系統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能力的提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