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題記:山子,局里的人都這么叫他。我在撰寫此文時,曾征求過他,想用他的全名。他笑著對我說:別寫了好嗎?真要寫就用“山子”這個稱呼吧。
重陽節山子特地向局里告了兩天假,回鄉下的老家給爺爺上墳。說到爺爺,山子心里滿是愧疚。去年,山子被局里派去鄭州學習,臨行前他特地回去看望臥病在床的爺爺。可不成想,就在他出行的第五天,爺爺走了。
翻過一座山岙,就看見山子的家,高高的木棉樹下三間紅磚瓦房。走進家門,只見媽媽在后院正張羅著上墳用的東西。兩個姐姐也回來了,還帶著兩個外甥。沒看見奶奶,于是山子就走進她的房間。奶奶正躺在床上,見山子進來,便起身和他絮叨起來。這時,山子看見奶奶枕頭底下有一個熟悉的物件——爺爺的水煙筒。山子問奶奶怎么沒把這東西燒了(按習俗人走了,生前用過的東西要燒掉,說是給他帶到那邊用),奶奶說是聞慣爺爺的那個煙味,沒了會睡不好覺,也算留作一個念想吧。
看見水煙筒,山子腦海又浮現出這樣的情景:傍晚,爺爺坐在門口的石凳上,咕咚咕咚地吸著水煙,然后又從鼻孔吹出白煙,奶奶坐在一旁,時不時地幫著添加煙絲。
其實,當地人是不吸水煙的。爺爺是外鄉人來上門的,也把水煙帶過來了。記憶中,爺爺一天到晚,除了忙地里的農活,就是坐在門前的石凳吸水煙,平時話不多,但很慈祥。
肩挑著上墳用的什物,山子隱隱中有一種沉重感。是啊,他現在可是家里的頂梁柱。父親是在山子從部隊退伍回來的前一年,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落下了殘疾,下不了地干活了。每每農忙時節,山子就會請上年休假,回來幫忙。
來到爺爺墳前,只見周圍長滿了雜草,隱隱中透著幾絲荒涼,山子看著心里有些難受。除干凈雜草,擺好酒菜,山子給爺爺上香,并點上一支煙擱在旁邊,而奶奶、媽媽,還有兩個姐姐在和爺爺念念叨叨,兩個外甥也跟著有模有樣的。看著將要燃盡的煙,山子不由得想起一些往事來。記得有一次回家過節,山子發現爺爺又上鄉里的集市買煙絲回來,不禁生氣起來。在一旁的奶奶也幫著山子數落爺爺:“都說過多少次了,就是不聽,現在山子是管理煙絲的,不讓人賣的,而你又要去買回來抽,你這不是讓山子難做事嘛。”此后,爺爺就再也沒有上集市買過煙絲了,但還繼續抽水煙,煙絲是拆開煙支的。
收拾好東西,他們下山回去了。進門,剛放下擔子,山子就接到一個電話,聽完電話,神情變得有些凝重。隨即,他又接連撥打了幾個電話,囫圇吃了幾口飯,和家人道個別,又匆匆趕回局里了。
原來,山子接的那個電話是線人打過來的,說是有兩車煙葉可能會經過轄區,于是接著馬上給領導匯報,同時急忙安排稽查隊里的稽查員做好布控準備。
路過那個山岙,山子不由得停下車,回頭望望木棉樹下的那三間紅磚瓦房,隱約中他仿佛看見有個人坐在門前的石凳上抽著水煙。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