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四陵一分川,此地最宜種烤煙”。在全國煙草區劃中,地處豫西山地丘陵的黃淮海煙區有著適合烤煙生產的獨特自然優勢。歷經50多年的發展,目前三門峽全市常年種植煙葉20萬畝以上,收購煙葉60萬擔左右,成為河南省最大、在全國也名列前茅的優質煙區。9月,天高云淡,秋風送爽,滿山遍地的煙葉,預示著一個收獲的季節。
?
人努力,天幫忙
綠色,漫山遍野的綠色。甫一進入煙區,映入眼中的便是大片大片長勢喜人的煙葉。挺拔健壯的煙株整整齊齊地從眼前排列開來,近看時,每片煙田里的煙株高度都接近一致,煙葉亭亭玉立,片片舒展,油分充足,觸手溫潤。
此時下部煙葉已經基本成熟采烤完畢,露出下面清清爽爽的黃土地。“這里的煙農都很勤快,田間衛生做得很好,幾乎沒有什么雜草,加上地勢高、溫差大,病蟲害發生的概率很低。”同行的當地煙草公司工作人員托起一片煙告訴記者,“你看,這煙葉多干凈!”
“種了那么多年的煙葉,今年可能是煙葉長勢最好的一年。”三門峽靈寶市朱陽鎮盧子垣村的村民宋昌富站在自家煙田里盤算著今年的收成。據他介紹,今年三門峽地區煙葉大田成長期可謂風調雨順,尤其是煙葉生長后期雨水較少、光照充足。據了解,今年三門峽全市移栽煙葉27萬多畝,合同收購量67萬擔,目前煙葉長勢喜人,有望圓滿完成收購任務。“人努力,天幫忙”,三門峽煙區正在從豐收在望變為豐收在握。
而在煙區采訪的路途中,路邊一塊刻有“白羊村第一井”的石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見有車停下,一位正在煙田里察看的“煙農”匆匆趕來,相互認識過后,才知道原來他是靈寶市白羊村村支書李建立。問起那塊石碑的由來,李建立激動地介紹說:“這口深610米的機井是煙草公司投資修造的。我們這里是十年九旱,過去幾代人都沒吃過干凈水,全靠水窖積些雨水,干旱時用水只能從溝底肩挑車拉。現在有了這口井,不僅水管通到煙田里,成了保證煙葉移栽的‘救命水’,而且各家各戶也都用上了自來水,解決了我們村里200多戶人家的吃水問題。”正因為此,老百姓自發地在井邊立了這座碑,以示“用水不忘煙草人”。
種煙大戶的幸福賬
說起今年的豐收,最高興的種煙戶莫過于龐根杰。今年50歲的龐根杰,是三門峽市陜縣張茂鄉西坡腦村的一名“能人”。從村支書崗位退休后,在當地政府和煙站的支持下,從2009年起,他租用了當地幾十戶農民的300多畝土地種植煙葉,如今已經發展到450多畝。
如此規模的煙田,管理上可不能含糊。對此,龐根杰還頗有心得:“我這里對工人全部實行計件工資制,多勞多得。比如采摘煙葉的時候,工資不是按天支付,而是按照采收實際畝數的工作量來付。自從實行計件工資制后,大家都爭著加班加點,多干多得。工人自己也開心。”不僅如此,龐根杰聘用了3名專職人員幫他管理煙田,一名負責大田生產,一名負責會計后勤,一名負責揀煙等級把關。據了解,三年來,龐根杰的煙田為附近村民提供了100多個就業崗位,創造的打工收入近80萬元。
說到開心處,龐根杰邊掏出卷煙邊分發邊說:“今年煙葉銷售收入估計能有100萬元,純收入估計能有30萬元以上。”站在一旁的煙站工作人員打趣道:“掙沒掙到錢,看他抽什么煙就知道了。”龐根杰也笑道:“掙到錢了就抽好煙,前些年抽3塊錢的‘散花’,情況好些就抽5塊錢的‘紅旗渠’,今年能抽上10塊錢的‘黃金葉(帝豪)’了。”
談及未來的種煙計劃,龐根杰信心百倍,他說,當地煙草公司的支持和服務也讓他吃了“定心丸”。據悉,三門峽市煙草公司積極探索建設煙農專業合作社,目前全市已有8個專業化的煙農合作社,商業化育苗率達到100%,機耕起壟率達到95%,專業化植保、機械化施肥、蓋膜、移栽、中耕除草等得到積極推進,初步實現了“減工、降本、提質、增效”的目的,有效降低了種煙勞動強度,為煙葉的規模化生產提供了很多便利。
“71公斤‘下桔二’”
9月4日,是河南省靈寶市朱陽鎮煙葉收購開磅的第一天,遠道而來的記者從大老遠便聞到了煙葉的香味,等待交售的三輪車早早在收購點門前排起了長隊。
“去年一畝煙田收了三百多斤,今年長勢好,預計畝產會更高些。”宋昌富告訴記者。他剛剛交售完第一炕煙葉,在已結算的108公斤煙葉中,“下桔二”71公斤,占65%多,收入1294元,占到了總收入的60%左右。“往年第一炕煙幾乎沒有‘下桔二’”,宋昌富對交煙的結果也很驚喜,“今年新建了密集式烤房,烘烤質量上去了。另外不適用煙葉在田間就打掉了,提升了我交煙的總體質量。”記者回憶起之前在煙田邊看到的水泥砌成的不適用煙葉銷毀池,這樣的銷毀池在靈寶市煙區每塊煙田旁邊都能看見。
此刻,宋昌富還有四包煙葉在窗口等待結算。宋昌富滿懷喜悅地告訴記者:“我們家今年種了20畝煙葉,收入預計能有七八萬元,明年還要接著種哦。”
2011年3月,靈寶市成立了金塬煙葉專業合作社,整合烘烤設施資源,興建了烘烤工場和一批集群烤房,推行“委托代烤,來料加工,合理收費,綜合利用”商品化烘烤管理模式。這些專業化的烘烤方式促進了煙葉質量的提升,明顯增加了煙農收入。
煙葉的提質增收,也促進了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據悉,煙葉生產已經成為朱陽鎮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今年煙葉生產對朱陽鎮財政的貢獻預計在2000萬元左右,約占到鎮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二。而當地良好的自然環境,也為當地生產優質煙葉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驅車駛離市區,沿著曲折的盤山公路顛簸行進,當車子繞過又一道山梁,眼前豁然開朗,舉目望去,路兩旁的黃土塬上綿綿密密都是煙株,一望無際,整個山坳里也都滿布著碧綠的煙葉。誰能想到,在這人跡罕至的群山懷抱里竟然別有洞天!
這里是靈寶市區西南55公里處的運頭村趙村組,今年剛被確定為河南中煙的“‘黃金葉’品牌優質煙葉試驗基地”。把基地建在這里,正是因為這里海拔1000多米,山青水秀,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非常有利于煙葉養分的積累。而這里遠離城市和礦區,周邊沒有污染源,很適宜有機煙葉的生產。
“這里的煙葉全部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煙青蟲是煙農自己動手捉,”工作人員搖了搖煙株上懸掛的一塊黃色板子,“煙蚜就用這個粘。”
“我們這煙葉可都是喝‘豆漿’長大的。”一旁的煙農笑著補充。原來,三門峽市煙草公司對每畝地進行專項補貼,用于在團顆期購買黑豆打漿發酵,適當兌水之后在煙株根部打孔灌注。當地獨創的“豆漿灌根”法,在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同時,也能給煙葉帶來特殊香氣。
“這里的路剛開始修。”隨行的工作人員指著路邊山崖新劈出來的痕跡告訴記者,“我們打算在這里修一條沙石路,方便煙葉運出來。”相信,隨著當地煙葉種植的不斷開展,高品質的煙葉將給煙農們帶來更加幸福的生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