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煙民應該都對自己第一次抽煙記憶猶新。
我是在十五歲時學會吸煙的,當時在外面讀中專,離家遠,沒人管,跟脫韁野馬一樣,周圍的朋友都是城市子弟,很多五毒俱全的,喜歡玩,如此住在同一個宿舍遇人不淑,就開始了吸煙經歷。學生窮,買不起香煙,就互相蹭煙抽,有人買一包,大家就分著抽。課間躲在小天臺抽,你一口我一口,除了吸煙帶來的快感,還有一種宛若成人的成長感,因為覺得大人吸煙的樣子很酷,還有一個原因,覺得抽煙的架勢很爺們兒,可以吸引女同學關注。
當時,吸剩下的煙屁股,也舍不得扔,攢起來,又怕老師查宿舍發現,就把煙頭都儲存到床頭的鐵管里,這些煙頭到期中或者期末考試就有大用了,每一個人都在挑燈夜戰復習,通宵達旦地看書,一旦需要吸煙提精神,就把儲存的煙頭扒出來,一個個剝開,把煙絲收集起來,用白紙卷成一根根人造煙卷,對付煙癮挺管用的。
工作后,我被分配到西部,掙工資了,有條件買煙,抽得更加兇,尤其是勞動累了之后,更是大抽特抽。 有一次, 我的越野車在庫車附近的天山下拋錨,當晚就在山下過夜,晚上道班上的兩個維族養路工過來敲玻璃,要煙抽,我就把一條雪蓮煙拆開,分給他們五包,他們大喜,覺得我豪爽之極。第二天維族人又走回來,送給我一包莫合煙絲,這種煙類似俄羅斯人的“馬合煙”,用舊報紙卷著抽,很香。送煙的同時,維族朋友還留了電話,邀請我去參加其中一位的婚禮,我后來爽約了。
說起來這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很多男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老大不小之后,明知道抽煙一點好處都沒有,但是上癮之后又確實不好戒掉。
我當年在野外工作的時候,曾經有個姓費的同事,他是卡車修理工,外號叫“一根火柴”,他外號的由來是這樣的:早上起來劃一根火柴點著第一根煙,這根煙就不滅了,快抽完的時候就再對上一支新的,一直到晚上。他死得很早,五十多歲就完蛋了,不能說跟這樣瘋狂抽煙沒關系。
也有煙民長壽的例子,比如大家熟知的清朝紀曉嵐,他是個超級煙民,有個外號叫“紀大煙袋”。他的煙袋是我國民間那種傳統的煙袋鍋子,據《清代野史大觀》記載,紀曉嵐的粗藤煙袋長2米、煙鍋口徑5厘米、一次可裝2兩旱煙,所謂旱煙,是北方種植的一種煙葉,葉片大,收割后曬干,成金黃色的旱煙,抽的時候把煙葉揉搓碎了,塞進煙袋鍋里,抽起來一團火,煙勁非常足,一般煙民受不了。想想看,紀曉嵐揮舞著兩米長的煙袋吞云吐霧,陣勢是不是很驚人。話說有一天乾隆召見,他情急之下,將沒有熄滅的煙袋插入靴子中,與乾隆帝奏對良久,煙袋內余火已燒破了襪子,皮肉燒糊了。紀大煙袋壽止八十二歲,算是高壽煙民了。
中國煙大多是烤煙型和外香型,而洋煙多是混合型的,中國人抽不習慣。這里還得說點與廣州有關的故事。我的朋友攝影師老楊也是個老煙民,他是廣州人,有一年我們一起到意大利采訪,頭一天剛住下,他就悄然拿出一條紅雙喜,我們找了個能吸煙的地方,大吸了一頓,不斷稱贊“還是中國煙好”。楊老師說,每次出門在外,他都要帶上一兩條紅雙喜,廣州人就喜歡抽這個煙,晚上整完稿子,抽幾口紅雙喜,無論離家多遠,頓時不想家了。
事實上,抽煙實在沒好處。兩年前,在家人的責罵和自己的自責之下,我毅然戒煙了,現在辦公室一聞到煙味,我都義正言辭地斥責道:“抽煙有害健康!”對于一向意志薄弱的我來說,能把抽了好多年的煙戒掉,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奇跡了,所以每當我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會檢索到自己戒煙的英勇事跡,以此來鞭策自己:老陳,你行的。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