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不可吸,盒不可棄,收藏煙標,其樂無窮。”這是收藏煙標22年的高義生的收藏格言。他自己不吸煙,卻把別人丟棄的煙盒積攢起來研究把玩,還玩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寧化府社區日前舉辦的迎新年環游世界個人煙標展上,高義生展出的198枚煙標讓人大開眼界。
跟著煙標游世界
198枚煙標整齊地擺放在4塊展板上,密密麻麻,包括亞洲、歐洲、南美洲等25個國家。“這是奧地利的煙標,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出過許多世界聞名的作曲家,有海頓、莫扎特、舒伯特……”在高義生眼里,煙標是解讀世界都市的小鑰匙。??
?
高義生今年53歲,原是東風機械廠的一名車工。他清楚記得,第一枚煙標是1989年在解放路街邊撿的。“煙盒上畫的是一只掛在樹枝上的牛尾猴,活靈活現。”他說,最初的收藏就是被盒子上新奇的圖案所吸引。
從江河橋塔,到秀麗山川,高義生的藏品越來越多,“那時候沒有錢去旅游,就通過收集各地的煙標,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他解釋說,每次得到新的煙標,先研究上面的圖案,有的是城市的標志性建筑,有的是游覽勝地,再查閱相關資料書籍,了解煙標背后的文化內涵。“整理這些煙標的時候,就好像足不出戶把世界各地游覽了一遍。”
跟著煙標交朋友
從開始收藏煙標至今,高義生的藏品有一萬六千余種,三十多萬枚。他把所有的煙標用文件夾、相冊歸類存放,有山西煙標、港澳臺煙標、外國煙標等,然后再細分為動物類、建筑類、山水類、標識類等。每天整理煙標成了他的“必修課”,折疊、修剪、擦拭,一天不碰這些“寶貝”,就覺得生活缺了點啥。
“這些煙標大部分是撿來的,也有朋友送的、從其他藏友處買的。”高義生說,“有一次,朋友無意中提到同事家有一些解放初期的煙標,對方家在古交,冬天下著雪,我們坐了兩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凍得手腳發麻。”
高義生現在的工作崗位是社區的存車處,花幾十元錢吃頓飯,他舍不得,一看到喜歡的煙標,出手幾百元他眼都不眨。從東三省到京滬線,高義生為了收藏煙標,幾乎走遍了半個中國,認識了國內一百多個發燒友。全國煙標大會舉辦了十屆,他就參加了九屆。
跟著煙標學外語
高義生的藏品中,有一千余種國外煙標,光“萬寶路”煙標就有100多種。他最喜歡的一枚煙標來自古巴,煙盒上描繪著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他說,這枚煙標畫工精美,而且用世界名著做包裝的煙標也很少見。還有一組日本煙標,圖案是山水畫,3枚拼在一起,能組成一幅山水小長軸。
高義生收集國外煙標剛剛起步,遇到了不少困難。“主要是文字不通。”他說,最初他用電腦翻譯國外煙標上的文字,但很多單詞是專業用語,譯后的意思明顯不對,而且煙標涉及的國家太多,很多國家的語言電腦上都沒有。只能讀圖不能解其意,這讓高義生心癢難耐,他只好把單詞記在小本子上,去書店查字典一一對照,有了答案往往欣喜異常,沒有結果萬分遺憾。
看著街坊鄰居醉心流連自己的藏品,高義生自豪地說:“我要整理一下關于龍的煙標,在龍年春節前再辦一個主題展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