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生前酷好讀古書,除了收藏有舊版的《三國演義》《金圣嘆評點水滸傳》、篇首配詩《聊齋志異》和《閱微草堂筆記》等書籍外,還收藏不少早期的香煙牌子,其中最不易收齊的,當數一套150枚的《三國演義》人物香煙牌。
據父親告知,這種香煙牌是當時的英商駐華英美煙草公司為推銷其生產的香煙而特意制作附裝于香煙盒內的,每包香煙只裝一枚香煙牌,一套《三國演義》香煙牌就分別裝在150盒香煙內,但并不按順序裝入,可能你拆開幾千包香煙都不一定能集全整套香煙牌,故而父親為集全這套香煙牌,費了不少心血。父親那時并不抽煙,他收集的方法一是向吸煙的親朋好友討要,二是外出途中留意地上有沒有丟棄的香煙殼子,撿起來掏掏看,三是與他人交換。為了換到有些稀少的人物香煙牌,往往不惜用數枚換一枚。就這樣,斷斷續續花了五六年時間,總算集全了整套來之不易的香煙牌。有一位也愛收藏的同事曾愿出十塊銀元購買這套《三國演義》香煙牌,被父親謝絕了。
我小時候也很喜歡香煙牌,但那時擴搞到的并非裝在煙盒內,而是買來印好各種彩色圖案(也有三國人物)的一大張按線條裁剪開來,故從嚴格意義上說只是紙玩片,不算名副其實的香煙牌子,由此對父親那套正宗的香煙牌格外垂青乃至垂涎,很想弄到手。但父親除了偶爾拿出來讓我們兄弟姐妹開開眼外,始終藏于隱秘處。
天有不測風云,2005年底,父親突然發病吐血,送醫院搶救尚未交代后事就去世了。他收藏的有些物品如養老金存折都不知放在何處,更遑論那套香煙牌了。幸好老天有眼,老母親近日在翻檢舊衣柜時,無意中找到了那套香煙牌,并交由我保管和繼承。
喜出望外之余,我借助放大鏡仔細品賞這套珍貴的香煙牌,見其每枚尺幅為65×35mm,正面為彩色人物繡像并編有序號,背面為《三國演義》書中刻畫該人物的一首詩,如董卓的詩為“霸業成時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誰知天意無私曲,郿塢方成已滅亡”。貂蟬的詩為“殄滅國賊,西施后身;漢朝臣宰,不及婦人”,十分形象傳神。令我不解的是,其人物排列序號既不完全按尊貴地位,也不以國別歸攏,而是跳躍式穿插,如劉關張的排列序號就分別為39、19、62。另外,序號92標名為“二喬”,繪有大喬和小喬二人,從而使150枚一套的《三國演義》香煙牌上共展示了151位三國人物,幾乎囊括了《三國演義》小說中所有出場的有名有姓人物,而且各人的服飾、姿勢、表情均不相同。時下除了筆者,不知還有誰集有相同的這樣一套《三國演義》香煙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