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通信分為官方和私人兩大系統。官方系統是朝廷專為送達公文、官報、文牘之用,設有驛亭、驛站。捎書人則是民間私人通信系統的主要承擔者。英美煙公司1905年出品的煙畫《捎書人》形象地描繪了清末捎書人為別人捎家書的情景:捎書人轉身準備離開的時候,托其捎書的婦人還在殷殷囑托,就連一旁的孩童也似在囑咐著什么,可見這封家書對他們來說是多么的重要。這不由得讓人想起杜甫詩中的一句話:“家書抵萬金。”
???????
古代,人們的生活比較閉鎖,書信往來甚少。在前人的筆記傳奇當中,常講述一些動物傳書遞簡的故事。如故事“黃耳寄書”說的是:吳國大將陸遜的孫子、文學家陸機,年少時曾任吳國牙門將。吳國滅亡后,他在家閑居,一心讀書。他家中養有一犬,名曰黃耳。凡與朋友往來的書信,他寫好后就用布包好系在黃耳脖子上。黃耳便自動往來送達,從不出錯。除此之外,“鴻雁傳書”、“飛鴿遞信”之說,也屢屢不絕于文學作品當中。
???????
到了宋代,民間出現了專門為四鄉村民捎書遞信的郵戶。《宋史?王全斌傳》中已有“郵傳”之說,稱操此業的人為信者。鄉間信者為人忠厚誠實,守信義,是千金可托之輩。他們不畏辛苦,翻山越嶺,想盡辦法把書信送到收信人手里,并帶回回信,從而獲取一定的報酬。
???????
捎書這一行供奉有兩位祖師爺,一為神行太保戴宗,一為漢壽亭侯關云長。“受人之托,終人之事”,是這一行的行規。
???????
1863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上海工部局書館”,由洋人引入西法,建立了郵政的雛形。到了1896年,大清郵政局正式成立,中國自辦的為公家和私人服務的郵政系統開始運作。自此,捎書人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