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各條戰線上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英模人物,如黃繼光、雷鋒、王進喜、龍梅和玉榮等等。雖然這些英模人物的事跡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對國家的愛、對社會的愛、對人民的愛、對本職工作的愛。這種愛,使得他們無怨無悔,忘我奉獻。今天,就讓我們通過一組煙標、火花來一起欣賞這些英模人物的光輝形象。
1、黃繼光——堵槍眼的特級英雄
黃繼光,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級戰斗英雄。1930年,生于四川省中江縣一個小山村。1951年參軍入伍,后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占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當在攻擊部隊受阻、人員傷亡較大的情況下,已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消滅敵人火力點。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藥用光的情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
黃繼光的英雄壯舉,獲得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高榮譽——他被志愿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并授予“特級英雄”稱號;其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黃繼光最后長眠于沈陽市北陵烈士陵園。
為此,全國各大新聞媒體相繼報道了黃繼光的英勇事跡。受此影響,全國還有多家新聞單位將他的英勇事跡編輯為小人書、排成影視作品。如小人書《黃繼光》、電影《上甘嶺》等。而在黃繼光的家鄉,四川中江卷煙廠以黃繼光的英勇事跡為設計內涵,于1968年出品了一套黃繼光紀念標。該標正版圖案以黃繼光紀念館縮影像作為煙標插圖,標面有黃繼光銅質雕像,副版上則有“黃繼光紀念館”等字樣。
2、雷鋒——為人民服務的代名詞
雷鋒,1940年出生于湖南省望城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60年1月應征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除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外,想方設法為黨多做工作,經常利用節假日和休息時間做好事,助人為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入伍不到三年,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被評為“節約標兵”和“模范共青團員”,并被選為撫順市人大代表。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殉職。
雷鋒的生命雖然只有短短22個春秋,可是他那閃耀著共產主義思想光輝的崇高精神卻長留人間。他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在短暫的一生中卻助人無數,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于1963年3月5日親筆為他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并把3月5日定為學雷鋒紀念日;一部《雷鋒日記》令讀者無不為之動容。半個世紀以來,雷鋒的事跡廣為傳頌,雷鋒精神教育、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光輝形象也多次出現在不同版式的火花上。
據不完全統計,從上世紀50年代至2000年期間,全國有160多家卷煙廠和20多家火柴廠相繼出品過240多種不同形式的英雄人物火花。如廣東公益火柴廠出品的“人民英雄”、湖北恩施火柴廠出品的“英雄人物”、呼蘭火柴廠出品的“紅少年”等套花。
在眾多“雷鋒”題材的火花中,屬河南開封火柴廠于1963年推出的“學雷鋒”套花最為珍貴。該火花全套12枚,畫面分別采取了雷鋒頭像和雷鋒學習毛著、縫補衣服、修理汽車等場景,以及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國家領導人為雷鋒題詞的手跡,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2000年12月18日,是雷鋒同志誕辰60周年紀念日。江蘇南京火柴廠和南京火花協會聯合發行了一套61枚的“雷鋒精神永放光芒”火花。這套迄今枚數最多的雷鋒火花共分四組:第一組為“向雷鋒同志學習”,以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贊揚雷鋒精神的題詞手跡為圖;第二組為“雷鋒同志光輝的一生”,以連環畫的形式記述了雷鋒短暫而光輝的生命歷程;第三組為“偉大的戰士——雷鋒”,以雷鋒在部隊戰斗生活的圖片,再現了我黨、我軍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第四組為“弘揚雷鋒精神”,以反映人民需要雷鋒、時代需要雷鋒,以及雷鋒思想和精神永存的歷史強音。
2004年,吉林延吉火柴廠出品了“雷鋒的小故事”套花。封標花為雷鋒全身像,普通花則以毛澤東同志的題詞手跡為首枚,其他以連環畫的形式講述了雷鋒舍己為公、樂于助人的6個小故事,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歡。
除了火花外,雷鋒題材在一些打火機上也有所體現。如美國著名的品牌ZIPPO,其生產廠家就曾出產過一款機身正面印有雷鋒標準頭像的銅質打火機,其揭蓋處還印有毛澤東同志“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手跡。
3、王進喜——新中國石油戰線上的“鐵人”
王進喜,甘肅玉門人,全國著名勞動模范,大慶油田的英雄代表,中國工人階級的杰出分子。由于他在工作上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為改變我國石油工業的落后面貌做出了巨大貢獻,被人們譽為“鐵人”。
1960年春,為了打破帝國主義和其他反華勢力對中國的經濟封鎖,他率領著名的1205鉆井隊來到大慶,在條件異常艱苦的情況下,自力更生,奮發圖強,頭頂藍天,腳踏荒原,靠繩拉杠撬,將60多噸重的鉆井機矗立起來,并靠端水灌注,打出了第一口鉆井。在打第二口井時,突然發生井噴,他親自跳進泥漿池,用身體代替攪拌機,奮戰三個多小時,終于制服了井噴,他的這種精神感動了所有奮戰在大慶油田的英雄們。
在“鐵人”的率領下,1205鉆井隊戰功卓著,奮戰11個月,突破進尺10萬米大關,創造了當時的世界記錄。他也得到應得的榮譽,但終因積勞成疾,于1970年11月15日在北京病逝,時年47歲。
為了頌揚“鐵人”的英勇事跡,上世紀70年代,黑龍江國營海林卷煙廠設計出品了一枚“鐵人”煙標。該標設計成對稱圖形,正、副版上均有王進喜銅質紀念雕像,展現了“鐵人”王進喜的光輝形象。
4、龍梅和玉榮——草原英雄小姐妹
蒙古族少女龍梅和玉榮是一對小姐妹,她們生活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草原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新寶力格公社那仁格日勒生產大隊。1964年2月9日,小姐妹利用假日自告奮勇為生產隊放羊,當時龍梅只有11歲、玉榮還不滿9歲,途中她們遭遇了罕見的暴風雪。羊群經不住狂風暴雪的襲擊,順著風勢越走越遠,姐妹倆冒著刺骨的風雪,一路保護著羊群。可是天色漸漸暗下來,風雪卻越來越大。這時,一只羊埋進雪里,龍梅連忙去扒雪救羊。當她救出羊時,玉榮和羊群已走得不見蹤影。她急忙拼命往前趕,好久才追上玉榮和羊群。這時龍梅發現妹妹玉榮光著一只腳在走路,原來玉榮在救羊時掉了一只靴子,那只光腳已凍成冰砣子了。龍梅急忙想脫下自己的靴子給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凍在腳上,脫不下來。她只好撕下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凍僵的腳,背著她艱難地往前走,走著走著,終于倒了下去。由于鐵路工人和尋找她們的公社書記等人及時趕到,經搶救,姐妹倆和羊群都安全脫險。
為此,共青團中央在當年3月20日寫信表揚她們的高尚行為,同時熱烈祝賀她們加入了中國少年先鋒隊,《人民日報》以“最鮮艷的花朵”為題,報道了他們的感人事跡,被譽為“草原英雄小姐妹”。
在煙標上,對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英雄事跡也有記述。上世紀60年代末期,上海卷煙廠出品了一款鐵盒10支精裝國宴特供標。該標以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和玉榮的肖像畫作為煙標插圖,展現了小英雄龍梅和玉榮的光輝形象。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