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民間博物館逐漸成為常州市一種新興的文化現象。一些民間博物館已取得一定資質,更多的陳列館、展示館則散落在不起眼的街角里巷;館主們有些是熱愛文化的企業家,有些是術有專攻者,更多的則是數十年堅守的普通工薪族。近日,記者連續走訪了多家民間博物館,包括私人陳列館,為讀者展示一幅常州民間博物館群像圖。
“你看,這個字是呂老特別為祝賀我開館題的。”戈小興日前對記者說。
上世紀90年代,在大多數市民還不知民間博物館為何物時,戈小興就立志要辦一間博物館。
在當時國家文物局局長呂濟民的支持下,1998年,戈小興中外煙標煙具博物館成為我市首家有資質的民間博物館,全國首家私人煙標煙具博物館。時至今日,戈小興還是自豪地說:“馬未都也沒我早。”
2006年,戈小興貸款100多萬元,將博物館搬遷至天寧風景區內的雙塔路步行街92號。該館共4層,展覽面積920平方米。一樓大廳展示近百個國家的雪茄煙包裝盒。二樓展示我國近百年的煙標煙具,如,民國年間各種卷煙包裝,鼻煙壺、水煙壺、旱煙桿、煙斗等煙具。三樓展示世界各國的煙標煙具,如 “萬寶路”“健牌” “駱駝”等煙標,阿拉伯中東地區400余年歷史的水煙壺,日本的合金四方飛龍大煙缸等。四樓則是煙標煙具以外的收藏——戈小興特地帶記者觀摩了一些明清時代的瓷器。
目前,戈小興博物館已擁有中外煙標160000余種,世界各國煙具5000余種,接待參觀者數十萬人次。“由于面積所限,只展出了幾十分之一。”戈小興說,“看到好的,沒有的,我還會繼續買回來。”
戈小興獨白
首先感謝家人的支持。那個年代,飯都吃不飽,為了收集煙標,與外國人交換通信,常常花掉大半個月的工資。 每件藏品背后都有故事,都有歷史。收藏是過程,擁有知識才是真正的財富。
如果有一天,國家出臺政策,愿意免費提供場館、裝修,只要繼續保留戈小興的牌子,我愿意將畢生心血無償捐給國家!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