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都認為培訓聽課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但對于像我這樣外出培訓機會很少的人而言,一次培訓就是一次升華,一次培訓總能讓人在知識和思想的海洋里獲得無盡的享受與滿足。也許是因為在辦公室里待得太久的緣故吧,我對工作以外的所有事情總有著強烈的好奇和向往,比如這次參加省局組織的通訊員培訓,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次培訓而已,然而我卻在這件事上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愉悅,從接到通知開始,興奮便始終包圍著我,足足讓我高興了半月有余。就像一個迷失于戈壁荒漠上孤獨的跋涉者,絕望之際被人帶到了向往已久的大草原,抑制不住內心的快樂,想要放肆的舞蹈和高歌。
陜西省煙草系統宣傳報道通訊員培訓每年舉辦一次,是全省系統宣傳通訊工作人員開展學習與交流的盛會。這次培訓雖然僅有短短的兩天時間,課程設計卻非常緊湊,內容安排也十分充實,專業寫作、新聞攝影、散文欣賞等方面均有涉及。來自于三秦都市報社的記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教授和省作協的著名作家以對生活和工作的豐富閱歷,通過幽默的語言表述,生動的案例分析和系統的知識講解,讓我們在領悟各種文體寫作要領的同時,深入體會到了寫作的樂趣和意義,學會了好、壞文章的分析與鑒別,知道了一名好作者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明白了寫作必須是付出全部愛與熱情才能做好的事情。
培訓中,幾位老師對待寫作的態度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三秦都市報的編輯主任艾凡在講解新聞采訪與寫作時指出,新聞寫作必須在讀者想知、欲知、未知的事情上下功夫,要尊重事實,敏銳及時,要敢吃別人不能吃的苦,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省作家協會著名作家陳長吟老師也有相似的看法,認為好的作品均源自于親身的實踐和不斷的感悟。其實,任何事情要想成功,何嘗不是需要這樣的精神和魄力呢?我們的技改工作,如果沒有眾多技術人員的不畏艱苦、吃苦耐勞,如果沒有廣大員工的親自參與和無私奉獻,就不會取得今日的成功。我們的市場建設,若不是公司領導在面對無數個不可能時的沖鋒在前、知難而上,若沒有業務人員的一次次辛苦奔波和奮力而爭,就不會有今天的新突破。吃苦是一種精神,敢做是一種魄力,只有這樣的精神和魄力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所有的事情才能做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李維東教授在講解科技論文的寫作方法和要求時,強調要學會尊重人。他說“尊重別人是一種品德和修養,作文如做人,寫文章不僅表現的是一個人的學術水平和文字功底,更重要的是能反映這個人的做事原則和道德良知。”他所說的尊重就是指在寫作過程中要有自己的思想和風格,不能一味抄襲和轉載別人的成果,不能在參引論證的過程中漏引作者的姓名。說到這里,我聯想到公司內刊《咸陽復烤》在編輯采稿過程中經常看到的一些現象,正好與李教授的觀點背道而馳。一些稿件,大篇幅摘抄別人的作品,卻在文章中沒有標注摘抄作品的出處和作者姓名,整片稿件沒有一點兒自己的思想,只是在結尾部分發出一兩句簡單的感慨;還有一些稿件,單純是為了完成交稿任務,從網上下載而來,只字不改,一交了事,常常鬧出這樣或者那樣的笑話。且不說這些稿件在編輯過程中會給工作人員帶來多大的困擾,單就這種態度,我認為就是對他人、對自己和對工作的極不尊重和不負責任。
關于錯別字現象,李維東教授將其歸咎為作文的不嚴謹,這個觀點我十分贊同。一個對讀者負責的作者不管是寫業務文書還是文學作品,第一應該杜絕的就是錯別字,因為一字之差,不僅會讓一片好文章染上瑕疵,甚至會讓想要表達的意思大相徑庭,真可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比如“多措并舉”和“多錯并舉”,比如“實效”和“失效”,再比如“嚴謹”和“嚴禁”等等。幾天前,在紅袖添香美文網中偶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就是針對錯別字進行深刻論述的。作者把有錯別字的文章比喻為生了病的愛人,把錯別字比喻為導致愛人身體抱恙的病灶,并針對這個病灶深刻反省自己在行文寫作過程中對愛人的不照顧、不體貼,感同身受中不禁讓人對錯別字產生發自心底的厭惡和憎恨。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也常常會遭遇錯別字的困擾,使我們工作完成的質量出現小小的缺憾。那么,如何來杜絕錯別字的出現,我想有效的途徑無非有兩條:一是時刻加強對錯別字的警惕,二是對工作抱以嚴謹認真的態度。
短短兩天的培訓雖說只是一次簡單的經歷,但它不僅讓我從知識、思想和閱歷上得到了歷練和提升,還從學習的過程中得出了一個個淺顯的道理,有關乎學習的,關乎工作的,也有關乎人生的。美國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史蒂夫.喬布斯說“通過思維總結演化出的道理價值非常大。”是的,現實生活中簡單的事情很多,關鍵在于我們不能將思維停留在簡單事物的表面,而是要懂得如何去思考,如何花力氣去總結和提煉,讓它變得有條理,對指導我們今后的工作更有價值和意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