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除夕,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臉上堆滿笑容,大小酒店內人頭攢動,空氣中飄蕩著各種誘人的香味,年味越來越濃了,我的思緒不禁回到了20多年前。
那時,我的家鄉在美麗又清靜的山村小鎮,快過年了,在外奔波的兄弟姐妹都匆匆地趕回家,寧靜的小山村頓時熱鬧起來,空氣中到處彌漫著爆竹硝煙味,大人們紛紛殺雞、殺豬,為趕回家過年的親人們準備豐盛的年飯。
那時有除夕吃年飯前必先吃上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美味“糊羹”的習俗,表示年年富裕。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早上,我的父親會把殺好的雞、鴨、肉等放入一口大鍋內煮上,然后把煮好的雞、鴨、肉等撈起來,用一個大盤子整齊地裝好,放在大門口,點燃三柱香,向上蒼虔誠的祈禱。我好奇地問父親,他說是為了祈求全家平安,來年有一個好的收成。祈禱完以后,我的母親就會在煮過肉的大鍋里放入精心準備好的材料:臘肉、雞血、鴨雜、冬筍、木耳、香菇、胡蘿卜、豆腐、荸薺、白菜、紅薯粉等,我們做兒女的在大灶前把柴火點燃,母親拿一把大勺子在鍋內不停地攪拌,在撲撲的火苗下,香氣誘人的“糊糊”就煮好了,我們稱之為“糊羹”。母親就盛上一大盆給隔壁鄰居送去,然后再給我們做兒女的每人盛上一大碗,哎呀,“糊羹”的那個香、那個味呀,真的是永生難忘。據說吃“糊羹”還有一段傳奇的故事。傳說朱元璋與陳友亮在江西九江一帶打仗,一次惡戰后,朱元璋等人疲馬乏,饑餓無比,附近的百姓也沒有糧食,就把紅薯、蔬菜、豆腐等煮成一鍋了“糊糊”給朱元璋及他的部下吃,朱元璋吃后,覺得世上最好吃的的食物莫過如此。后來朱元璋登基后,就吩咐御廚們按照當年百姓的做法增加了一些材料煮了一大鍋“糊糊”分給他的大臣們吃,大臣們吃后紛紛贊不絕口。后來這一習俗就慢慢留傳下來。每逢春節,吃“糊羹”是必不可少的,它代表著年年富裕。所以每到除夕,誰家煮好了一鍋“糊羹”,都會給左鄰右舍送點,與大家分享,其樂融融。
現在物質豐富了,千百年來形成的風俗演繹出新的年味。但萬變不離其宗,如今雖然我們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了很多,但我還是很想念過去那“糊羹”的味道,喜歡一家人歡聚一堂的喜悅氛圍。當昔日的熱鬧與喧嘩已經被寧靜所替代,我們還是能在那欣喜甜蜜里體會到家的味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