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司棋因索要一碗雞蛋羹未果而大鬧廚房,廚房管事柳家的有句話:“前日去給親戚家送粥米……四五個買辦出去好容易尋了兩千個……”初次讀到此,以為“送粥米”是富貴的賈家以米、面接濟窮親戚,后來才醒悟到,“送粥米”就是我們當地給新生兒慶祝的風俗。
“送粥米”由來已久,盛行頗廣。要說“送粥米”,先要從“洗禮”講起。
鄂東的風俗,新生兒出生后第九天要“洗禮”,用端午節的干艾蒿泡一盆熱水,由孩子的外婆為其沐浴全身。艾蒿天然有一種香氣,是民間祛邪之物。
“洗禮”這天,家里的女性親屬都要來慶賀,從外婆、舅奶奶到姨媽、姑媽、表嬸,三代之內的女眷悉數到場,而且都要準備嬰兒吃喝穿戴的禮物和禮金。這便是“送粥米”了。
眾人之中,屬外婆、舅媽、姨媽這些產婦娘家的親戚最隆重。她們往往結伴而來,雇輛車裝載著禮物,禮物囊括了嬰兒兩周歲內的用品———嬰兒床、嬰兒車,四季衣服,鞋帽襪子,很多都是手工縫制的。此外,她們還得準備一兩件金銀飾品。男方家庭得準備少則幾千元、多則萬元的禮金回饋給親家,雙方都不吃虧,充滿了中國民間禮儀的智慧。
各地“送粥米”的時間不盡相同,有二十天的、十八天的,為男孩女孩送粥米的時間亦不同。最初的禮節沒有今天這么繁縟,不過是產婦分娩,初為人父的男子帶著紅雞蛋去拜訪岳父母及各處親戚,約定個時間來家里慶祝。親戚來訪,又是初見嬰兒,少不得帶點禮物。禮品不過是紅糖、米面、手工縫制的衣服,有錢人家可能用大錦盒裝上絲綢衣物、金銀首飾雇人抬了來,自家人熱鬧喜慶一回。
今天“送粥米”,卻不管貧富幾乎都要以整車的禮品相送,太寒磣雙方都會失面子。放鞭炮、辦酒席、封禮金,讓貧困之家不堪重負。對你來我往金額的計較也往往導致親朋生隙,故友含怨,還是讓我們的“禮”回歸到最本真、樸實的意義吧!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