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特·格拉斯在他的《鐵皮鼓》里,寫了一個不肯長大的人。小奧斯卡發現周圍的世界太過荒誕,就暗下決心要做小孩子。在冥冥之中,有一種力量成全了他的決心,所以他就成了個侏儒。”
起初,在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里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心中驚奇萬分,這個故事是這樣的有意思。人雖然不可能永遠做小孩子,但若是你的信念足夠強大,足夠堅定,你的期待與希望將會以另外一個形式在你的生命中呈現出來。這便是“人之所以能,是因為相信能”所要表達的獨特韻致。
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風靡全球的三大運動品牌廣告詞,它們更是創造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商業價值和精神價值,即李寧(Everything is possible)、阿迪達斯(Impossible is noting)和耐克(Just do it)。國人對它們的追求近乎瘋狂,儼然已經默許“每人必須擁有一件或是一雙”。但也或許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精神偶像,比如體操王子李寧,“費天王”費德勒,如神一般的喬丹等人,才會有如此瘋狂的舉動。
事實上,相比那些光彩耀眼的代言巨星,那三句看似簡單的廣告語包含的意蘊卻有著更大的現實指導意義。無論是李寧的一切皆有可能,還是阿迪達斯的沒有不可能,還是耐克的想做就做,它們無疑蘊含著一股催人奮進的強大力量,令人心向往之。那是一種相信就一定能的強烈信念。
無論是體育界、學術界,還是任何一個領域,關于相信就一定能的成功案例可以說不勝枚舉。思想的深刻有時足以震撼人心,但行動的效果卻不是能一蹴而就的。當生活被工作填滿,工作被俗務包圍,我們或多或少淡化了“相信能”的激情。
曾經的豪言壯志在生活的現實面前一籌莫展、停滯不前。不知從何時起,我們漸漸淡忘了當初信誓旦旦許下的一起去流浪的諾言,也不再每周給遠在異地的好友互通電話,甚至就連工作之余重新學一門專業的計劃也疏于堅持。缺乏堅定的信念儼然已成為我們大多數人的共性。
曾幾何時,為了稱之為理想的東西,我們躊躇滿志、意氣風發。但是,當美好的追求急速蛻變成為巨大的茫然時,大多數人開始望而卻步,失去堅持下去的信念,曾經執著堅定的心也就此沉入海底。難道我們就這樣隨波逐流、一直消沉下去嗎?《鐵皮鼓》告訴了我答案,小奧斯卡并沒有一直當侏儒,而是改變了自己的決心,開始決定讓自己長大,而小說的最后小奧斯卡最終也和正常人一樣了。
盡管這只是一部小說,但是小奧斯卡通過執著和努力,經歷了如此不同凡響的人生境遇的故事,讓我想起奧里森·馬登所說的一句話:“你的體內有著偉大的力量,如果你能發現和利用這些力量,你就會明白,你所有的夢想和憧憬都會變成現實?!?/p>
的確,人生際遇就如同豎琴上的音符搖擺不定。然而,倘若你內心有了信念,并朝那個方向努力的話,就會發現它們往往會變成你想要的音符組合,并最終演奏出華美的人生樂章。
有時信念是一副脊梁,可以支撐不倒的靈魂;有時信念又化作一盞明燈,照耀著期盼的心靈;有時信念還像一個路標,指引著我們前行的方向。人生路上,多一份執著,再多一份“相信能”的信念,也許自己的夢想就會在不經意中被實現,也許那些看似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也會在自己的堅持下變成現實。
前路依然多艱,曙色需要尋找。人生路上,知道走向何處,才能保持從容。路再長,一步一步總能走完;路再短,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守護信念吧,相信,就一定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