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時代是信息時代,地球在縮小,舌頭在延長。能說會道是一個人生存發展的第一種本領。
擁有口才十分了不起,如舌戰群儒的諸葛亮,三寸不爛之舌的毛遂,侃侃而談的丘吉爾,談吐不俗的周恩來,幽默風趣的羅斯福,睿智超群的基辛格……這些人都憑借著非凡的口才馳騁于各自的領域,他們的事跡成為人們世代傳誦的佳話。
法國作家雨果說:“語言就是力量!”美國人將“舌頭”、原子彈和金錢并稱為生存和競爭的三大戰略武器,可見說話非同小可。
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戰不亞于兵戰。要有好口才,才能做成生意,才能財源滾滾。說話到位,事半功倍,幽默帶來好人緣、好財運。榮耀全美國的十大銷售高手之一的甘道夫博士曾說:“銷售是2%的產品知識和98%的了解人性。”美國《EQ》一書的作者高曼博士說:“成功來自80%的情商和20%的智商。”可見,了解人性、善于溝通、幽默才是成功的關鍵所在。
要講誠信,做最真的自我,說“真”話,動真情,實現與他人的有效溝通。魯迅先生說得很深刻:“只有真的聲音,才能感動中國人和世界人;必須有真的聲音,才能同世界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我活了四十多年,見了不少人,聽了不少話,有些話令我感動、難忘。比如,我的外婆,她生前就是一個能說會道的語言高手,盡管她一個字都不識。她八十多歲時,有一次我看望她,她苦口婆心地說:“民,你要把鐵飯碗端好,端到你死!”我當時聽了后,心中直樂,覺得外婆真是一個明白人。去年中學時的老同學在西安聚會,我把這話給老同學說了,他們都說這話說得實在,一句頂一句,堪稱真理。
這幾天,我讀了李洪峰《大國崛起的文化準備》一文,覺得其中有些話說得相當精彩,讓人受到深刻的啟迪和教育。我不妨抄錄如下:
“中華文化發展史上有無數可圈可點的文化名人和文化典籍。比如,我們有萬象崢嶸的《詩經》,蔚為壯觀的《楚辭》,有美輪美奐的漢賦,有流光溢彩的唐詩,有抑揚頓挫的宋詞,有煌煌巨著《史記》、《春秋》、《資治通鑒》,有小說藝術的高峰《紅樓夢》,有博大精深的《老子》,有汪洋恣肆的《莊子》,有宏大莊嚴的《論語》,有生動活潑的《孟子》,有嚴謹深刻的《孫子》;我們有屈原、宋玉,有司馬遷、司馬光,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有蘇軾、辛棄疾,有王羲之、顏真卿,有陶淵明、歐陽修,有韓愈、柳宗元,有曹雪芹、羅貫中,有湯顯祖、關漢卿,有唐玄奘、慧能,等等,還可以舉出許多,可謂群星燦爛,氣象萬千。對于中華民族偉大的歷史文化,不能妄自菲薄、采取歷史虛無主義態度,數典忘祖;當然也不能泥古不化,拜倒在古人腳下。我們要繼承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精華,實現歷史文化現代化。重要的是,中國在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過程中,無論如何不能丟掉中華民族的文化本色。”
我想,我們中國要走向強盛,不光是要有金錢,要有原子彈,還要有文化,發揮“舌頭”的功能,就像美國一樣,不光有美元、航空母艦,還有好萊塢電影大片等文化精神上的東西。但是,我們千萬不能丟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弘揚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化,打造文化軟實力,提升國際競爭力。關鍵的一條,我們要有我們民族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本色,尤其是要光大我們民族特有的語言藝術,把華語的影響力提升再提升。從這個意義上說,能說會道不僅僅是一種能力,一種藝術,而且是我們民族能夠繁衍生存的根。
能說會道是一種本事、一種本領、一種力量,萬萬不可輕視。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