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近日被曝出在白云區、天河區等多處天橋、高架橋橋底澆注水泥錐,這些森然林立的“尖齒”是為了驅趕在此棲居的流浪漢。
此曝一出眾說紛紜,有人說,為了城市的市容市貌,管理部門做出的無奈之舉,有人說,此舉反映了人心的冷漠??陀^地講,我們的救助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對那些流離失所者,救助部門及時地給予了救助。在開展救助的過程中,不少流浪者根本就不領情,拒絕救助,寧愿自由自在地流落街頭,也不愿意隨工作人員進入救助站,這就給救助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救助站又不能采取強制措施。流浪者無處安身只得借城市的某個角落棲身,他們很得意這個“安樂窩”,他們的蓬頭垢面,衣衫襤褸又成為這個城市不雅的一面,有礙市容市貌的整潔,甚至還會帶來政治影響。
無奈之下,管理部門布設水泥錐實屬無計可施之舉。鄙人在西安市街頭就目睹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對一流浪漢進行救助,此人在綠化帶里搭了棚子,被市民發現后報告給了救助站,當工作人員來到現場,該流浪漢與救助站的工作人員玩起了捉迷藏,無論工作人員怎樣苦口婆心地說服,人家就是喜歡這里,就要在這里“安營扎寨”,救助站的人員對此也無可奈何。不可否認,的確有一些“職業”流浪者,他們已習慣于流浪生活,依附在城市的不同角落里,不受約束,對于他們來說,救助不是好事,他們喜歡于我行我素,著實讓管理者頭疼,更是城市之痛。
鄙人以為,對于這些“職業”流浪者,應該采取強制措施,對有精神障礙的給予治療。另外,救助流浪者,不僅是城市管理者的事,該是深入到鄉鎮,城市中絕大多數的流浪者,都來自于鄉村,多數又都屬精神障礙者,作為他們的家屬應照顧他們,這也是法律賦予公民的責任,承擔起監護人的義務,不要放任自由,將責任推給社會。我們有完善的救助措施,有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他們完全可以在家中得到救助,享受低保保障。對那些缺失監護責任的人,應依法追究其責任,使這些流浪者,得到社會救助保障的同時,更多地得到家人的關心和關愛,正常地生活,不要淪為城市之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