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明山風景旅游區位于武鳴縣東北部,距廣西區首府南寧市92公里,以“雨后明空晴翠”而得名,山體屬弧形山脈,西北、東南走向,綿延長150公里,東西寬約25公里。山脊線平均海拔1200米,主峰龍頭山海拔1760米,為桂中南最高峰,氣勢雄偉,大明山景區內蘊藏原始森林、峽谷飛瀑、珍奇動植物,是北回歸線上難得的避暑旅游圣地和天然氧吧,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多彩的秋季我有幸去了一趟大明山。
秋日里的大明山,更有一番風韻。如果說春日來看大明山,是看山嵐,看霧氣繚繞的山峰,那夏日來看大明山,就應該要看秋葉了。層林盡染,色彩斑斕,滿山的樹木,在經歷了春風夏雨漫長的歲月以后,到了秋季,似乎變得格外凝重起來。從山腳到山頂,隨著地勢的高低,樹木分布的種類也不同。山腳下主要是相思樹林和桉樹林;而到了半山腰,又是另一番景象,可惜我不是植物學家,無法分辨各種樹木的種類。沿著盤山公路,由于山中云霧彌漫能見度較差,司機小心地駕駛著汽車,看見車窗外干凈的柏油路面落滿了枯黃的樹葉,有風吹過,就隨風飄舞。每看到美好的景物,就停下觀賞,這樣走走停停,一路玩賞上山。
第二天早晨,我們穿越大峽谷來到一座高山懸崖邊上搭建的神仙臺(觀景臺)看日出,放眼望去,山中云霧繚繞,郁郁蔥蔥,佛光普照,一派祥和之氣,絕對有一種君臨天下的霸氣和飄飄欲仙的感覺。而最讓我興奮的是,我終于看到了紅葉,原來走遍大江南北始終看不到的紅葉,竟在大明山上看到了。盡管是初秋時分,紅的樹葉還不多,但畢竟還是有了,幾片葉子甚至是整棵樹,開始變紅起來,讓人珍惜。
沿著下山的石階,我們往著天池旁的路繼續往山里去。天池的水比春夏季時少了許多,池水呈茶色,那是因為池邊的上千種樹葉掉進池里溶化而成的,是個天然藥池。沿著林間的小徑,穿過一片樹木,來到了一條小溪處。樹林里突然傳來了鳥兒嘹亮的歡唱聲,悅耳動聽,呵呵,真想把這美妙的歌聲錄下來啊。小溪里流水潺潺,清澈見底,到處是造型奇巧的石頭,我的收獲不小,覓到了幾塊滿意的石頭。說到石頭,在通往山頂的路上,還有更奇妙的,那兒的石塊是分層的,每層大約有十公分厚,很平整,景區的工人們隨意拿來搭在路旁,大塊的用來做桌子,小塊的就用來做凳。
繼續向山上走去,大明山最高海拔是1760米。在山頂附近,四周的樹木已變成了山茶樹,一朵朵白色的山茶花,在早晨的陽光下,正開得燦爛。最后要去的是天書草坪和愛心草坪。二個草坪其實相隔得很近,中間只隔了一小片樹林。天書草坪比較開闊,曾經有二位象棋大師在這里擺下戰陣,現在還殘留著戰場的痕跡;愛心草坪的形狀就是一個心形,如果兩情相悅,到此見證山盟海誓,應是不錯的選擇。站在廣闊的草坪上,放眼望去盡是白色的蘆葦,微風習習,蘆葦隨風起伏,正是觀賞草坪最好的季節。
下午回到山上的明頂賓館,已是薄暮時分。明頂賓館客房不算貴,一間標準雙人房200元/天,簡潔干凈,太陽落山后,山里的天氣變得冷起來,晚上睡覺要蓋著大棉被,因為空氣自然清晰晚上我睡得很香。
明頂賓館的下坡處,是附近山民開的大排檔。里面有好幾種野菜,起的名字很好聽,有一種形狀像紅薯葉的,叫做“革命菜”,味道有點酸,猜想應是以前上山打游擊的人給起的名吧;有一種叫“野香蘭”,也叫做“野韭菜”,味道和形狀很像平常的韭菜,但比平常的韭菜大許多;還有一種就是山上的野竹筍,只有筷子頭那般大,清脆甘甜,很好吃。
走進秋日的大明山,給我帶來的應是寧靜和喜悅的心境,遠離了城市的喧囂與浮躁,在青山綠水間看峽谷飛瀑,聽鳥歌蟬唱、賞綠樹紅花、洗盡紅塵惱絲,盡情地享受回歸大自然的美好與清靜。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