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和市公總交公司聯合舉辦的“棄小車 乘公交”活動得到了市民的積極參與,昨日,參與活動的劉女士致電本報,提出了老年人盡量不要在上下班高峰期乘坐公交的建議。與此同時,網友“胖球兔子”也發出了一封網絡公開信,提出了同樣的觀點。這也引發了網友的熱議。(9月25日《西安晚報》)
我曾乘坐過西安107路公交車,上下班乘坐該路車近三年時間,每天早晨的高峰期,當車行駛到灑金橋站時,幾乎天天都要擁上二十多老人,經過與這些老人聊天知曉,他們有的是到超市購買打折商品,擔心去晚了就售完了,有到是去聽所謂的健康課,聽一次給一個塑料小篩子,價值恐怕也就三兩塊錢,他們是沖這個小篩子而趕早的。老人們為了一點小利,占用了有限的公共資源,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無需與上班一族湊熱鬧,不僅如此,這些老人上了車,東倒西歪,年輕人得給他們讓座位,在相互換讓的過程中加劇了車廂里的擁擠,一時間,車廂里一片騷動,引起許多人的滿腹怨言,我不只一次地聽到有人對老人們講:“你們為什么非要在上下班高峰湊熱鬧?就不能照顧一下年輕人,他們上班辛苦不說,遲到了還要扣工資。”
誠然,公共資源不屬于哪一年齡段的人所有,每個人都有享用接受服務的權利,老人何時乘坐公交車,我們無理由干涉,更無權加以指責,但是,作為老人應該把有限的公共資源讓給年輕人,上下班高峰期不叫湊熱鬧,是在與上班一族爭奪有限的資源,倘若老人們將其避讓給年輕人,這和年輕人給老人讓座是一個道理。
我們倡導尊老愛幼,我們倡導文明禮讓,我們倡導相互理解,在公共資源有限的情形下,需要公眾有理解之心,理解之為,理解之情。我上班,您將車讓給我,您上車,我將座讓給您,社會才會如你所愿,如我所望。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