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央視聯合新京報等多家媒體,呼吁消除社會歧視,為“老年癡呆”正名。在昨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衛生部表示,老年癡呆癥規范名稱是“阿爾茨海默病”,但由于這個名字相對專業,普及推廣還需要一個過渡。國內已有專業機構啟動了申請更名工作。(10月11日《新京報》)
在春節聯歡晚會看到由蔡明、郭達等表演的小品《夢幻家園》,其中有一句臺詞:“我老年癡呆啊!”說白了,老年癡呆就是傻頭傻腦,郭達表演的淋漓盡致,引來觀眾的一陣哄笑,笑過之后是心痛,痛在對癡呆老人的歧視和不尊,雖然這些老人已不明白被歧視,被羞辱,但,我們必須給予他們尊重和對他們人格的敬畏。我們常說:“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老人今天的癡呆也許就是我們明天要經過的路。吃五谷雜糧得百病,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即便已到耄耋之年的老人,也祈盼健康,祈盼受人尊重和理解,世上沒有誰愿意癡呆,也沒有誰愿意接受他人的羞辱和歧視的目光。
“阿爾茨海默病”,如果不是今天看到,真不知道它屬于哪方面的疾病,今天看到了,也意識到了,那么,就應該給老年癡呆正名,稱癡呆是對他人的一種傷害,是對人格的不敬。消除歧視,消除不尊,是社會的進步,是文明素養的體現,是人與人之間的互敬和理解,是所有人的期盼。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