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酒,我會想起那位一直半醉半醒的詩仙——李白。他的詩作中總是少不了酒。我不博學,沒有把李白的詩作全部讀過,但在我所熟知的范圍中,我最喜歡《將進酒》中的那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如果李白這句詩只有“莫使金樽空對月”,少了“人生得意須盡歡”,那便大煞風景。因為我們看重的不是喝下多少酒,是看重酒是否可以“盡歡”。
十一假期,去往安徽鳳陽,在那我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詩的內容。鳳陽人好客,愛喝酒。他們的習俗就是請客人吃飯,一定要客人吃得盡興喝得盡興才算是招待好客人。
在鳳陽,你會發現,老老少少都是酒量了得,不可小覷。雖然他們酒喝得多,但一直會保持著長幼有序的習慣。小輩給長輩敬酒是站著喝的,長輩不可站起,以此方式來表達小輩對長輩的尊敬。
我雖不勝酒力,看著他們喝得如此盡興也終是舉起酒杯豪邁了一回。那樣是一種感染力。通過杯中的酒,你可以感受到他們傳達給你的熱情。
我在鳳陽的那幾天中,并沒有很多旅游的記憶,卻帶回了那份鳳陽人酒中的熱情。其實,我并不贊同那種嗜酒度日生活方式,但贊同為相聚、為情誼高舉手中的酒杯,把自己的熱情傳達出去的方式。
難忘鳳陽的杯中酒,難忘那份熱情。我像李白的詩那樣,沒有負好月色,沒有負這盡歡的人生。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