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第四次打開《道德經》一書時,我已經是18歲,在最近的兩年中,我對老子《道德經》一書的感悟不斷加深。起初帶我進入《道德經》的是老子的上善若水,以及老子的以柔克剛。
近期我又更加加深了對老子思想的認識,人生就應該像水一樣,做到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追求淡泊,正所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諸葛亮也曾引用老子以及西漢劉安的思想在其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其原內容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識是說人生就應該達到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的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淡泊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后世一直繼承贊賞這種“心神恬適”的意境,如白居易在《問秋光》一詩中,“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它反映了作者心無雜念,凝神安適,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種長遠而寬闊的境界。
珍惜幸福平常日,俗世之中一凡人,其實,人生只分為這10步,0歲出場,10歲成長;20為情彷徨;30基本定向;40拼命打闖;50回頭望望;60告老還鄉;70搓搓麻將;80曬曬太陽; 90躺在床上;100掛在墻上……
等到我們50歲時品味人生才發現我們人生這五十年,其實只有平凡才是最幸福的,萬事萬物都比不上平凡幸福,平凡的時光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是人生最應該追求的一種境界。這難道不也是體現了老子追求淡泊,以及老子清靜無為的思想嗎?任何人都躲不過生命的終結,關鍵看我們人生在幾十年如何度過,每個人都想成為一位有價值的人,關鍵是看我們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如果想成為一位有價值的人,我們一定每天要提升自己的境界,增加自己的修養,完善自己的內涵,成為一個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利于人民的人。
浩瀚無際的銀河,萬物有規律運作,軌跡誰也逃不脫,無數星光在閃爍,仿佛向世人告誡,任何生命只是匆匆過客,最后誰也躲不過生命的終結,幼兒在降生的那一刻,都是哭泣著來到世界,好似不情愿意離開母體的訴說,也許冥冥之中已預料到最終的結果,從生命的開始到最后的解脫,也就短短百十年渡過,這中間的時光要好好把握,活著就是開心快樂,何必煩惱要增添許多?人心向善拋棄自我,稱不上偉大也不能碌碌無為而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奉獻得多,許多事情不是靠嘴巴來說,而是實際當中要真正的去做,要把遭遇和挫折,看做是新起點的先河,當生命即將消失在銀河,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欣慰和快樂。
?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