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湖北的同學來游玩,閑聊時,我問到了另外一位同學盧明義。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隨父親的工作調動到了湖北的房縣,盧明義的家離部隊很近,也是我上學的必經之路,每天上學我都要到他家去等他。
部隊的作息時間掐鐘按點,農村就不同了,他們要按農活來決定作息,當我放學回家半個來小時就吃完飯了,他們的父母剛收工,才生火做飯。當時這里的農村極度貧困,說是做飯,實際只是煮些菜葉子加一點米或是面粉。我在這里度過了整個童年和少年,直到高中畢業,還是因父親的調動離開了這里,多少年跟他們在一起玩耍,看著他們一點一滴的生活,雖是歲月在流逝,對這里的記憶卻深深地扎在了心里。
漸漸地,我發現明義他媽,每次做完飯,都是先給他爸盛上兩碗,而且將勺子深入鍋底盡量撈些稠的。明義告訴我,一家人就指望他爸一個人掙工分,每次吃飯都是明義他媽最后一個拿碗,此時的鍋里已是清湯寡水。明義他爸時不時地要到深山里打硬柴,因為硬柴可以到集市上換點錢,需走上七八十里地。此時他媽就給他爸包些湯圓,煮好后,他媽給他們姊妹們撈上幾個,剩下的全給了他爸,當他爸發現他媽沒吃,就拿個碗給他媽撥幾個,他媽說什么都不吃,在他爸再三堅持下,他媽只是輕輕地咬一下湯圓,擦擦嘴表示吃過了,又把湯圓倒回他爸的碗里。每一次明義他爸要出遠門,他媽都要送他爸走很遠,估算著他爸快回來了,他媽就叫上明義一同去接,母子倆要走上十幾公里,接到父親后,三個人說笑著往回走。
他們的生活對我影響很大,貧瘠中,一家人其樂融融,相互關愛,相互攙襯,沒有抱怨,沒有哀嘆。他與母親一塊去迎接打柴歸來的父親,當看到還在遠處的父親時,快速地跑過去,與母親一道幫父親卸下沉重的擔子,讓父親歇一歇,母親遞上水,父親擦著汗喝著水。回到家里,母親為父親早已準備好了熱水,擦身泡腳,明義在院子里將柴火攤開晾曬。
平日里,聽到太多的抱怨,對人的不滿,對事的不滿,對社會的不滿。在寒風凜冽中,烈日炎炎下的公交站牌旁,人們翹首等候公交車的到來,當公交車進站時,人們是蜂擁而上,在進入車廂里的那一刻,是欣喜,是滿足。為了更好的生活,人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勞作,就是通過這些簡單的重復,體會到了生活帶來的快樂。
生活是簡單的重復,在這簡單的重復的過程中,體會溫暖,體會愉悅。人,就像步槍上的準星,三點成一線才能準確地擊中目標,步槍上的缺口不能改變,目標的出現無法預測,唯獨能調整是我們的身體和準星,我們要根據偏差而調整我們的高低,最終擊中目標,體會喜悅,體會因改變而所取得的成績,體會著點點滴滴的成功。
?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