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三十出頭的劉凱利因一起殺人案被判處死緩,其家人一直認為,這是一起冤案,十幾年來不停地上訪到有關部門,劉凱利曾多次向司法機關申訴。一九九八年,“真兇”劉鐵軍伏法,當劉凱利家人要求對劉凱利一案重新認定時,有關部門竟然答復,關于劉鐵軍承認是“真兇”的卷宗找不著了,不符合重審程序。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如今已50歲,在監獄里服刑了十八年。(5月25日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
看完該案例,不得不讓人心生這樣的感嘆:老百姓辦一件事很難,難于上青天!通過節目,人們清清楚楚地看到,這一案存在著諸多疑點,法律界人士認為,應啟動追究程序。
在鄙人看來,有關部門遲遲不予介入的原因,不外乎是怕承擔責任,不愿承認錯誤,不敢觸及刑訊逼供,誘供,如果要是還原事實真相的話,受到懲處的不是一個人,不是哪一個部門。這些執法者不知想過沒有,一個三十多歲的小伙子,如今已是半百的小老頭,作為一個人來說,青春年華在糾結中付之東流,家庭破裂,妻子攜兒改嫁他鄉,年邁的父母為此四處奔波,本來一個完整而幸福的家庭因此而蕩然無存,毀之一旦。對于當事人來說,不是一個追責,一個賠償就能挽回十八年的艱難,日日夜夜的精神折磨,精神摧殘,不是哪一個人,哪一個部門負什么責,用多少金錢就能將時光倒流,劉凱利就能重新回到三十多歲的生活,與父母與妻兒享受歡樂,享受平淡的日子。我們要勇于承擔責任,有錯必改,所改變是一個人的一生,是一個家庭的幸福,是一片光明和希望。
一樁疑點重重的案件,我們是否該重新審理,重新認定。即便因此一些人可能要受到處分,受到問責,這也是因我們工作失誤要承擔的責任和付出的代價。如果通過再一次審理和調查,此案沒有任何失誤,也是對當事人和家屬一個信服的交代,更是對我們的法律,我們良心的交代,不辱使命,不負人民的希望。
?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