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的時間里,自己在整理家中藏書時,清理出幾本發黃的老式本子,翻開仔細閱讀,才發現是自己過去的日記本和剪貼摘抄本。日記本中,從初一開始就零零散散記錄自己在校生活的點點滴滴。從初中到大學,十年時間,共寫了7本日記,有連續記錄的,也有間斷記錄的;有用中文記錄的,也有用英文記錄的;有記錄同學之間因雞毛蒜皮小事推諉扯皮的,也有記錄到同學、老師家中幫忙做農活的;有記錄自己考不好遭父母責罵的,也有記錄自己參加各類競賽活動獲獎感言的;有記錄在校種菜挖井修球場等干勞動的,也有記錄全班體驗生活上街賣菜情景……
發黃的日記本里,珍藏著不同的學生時代發生的點點滴滴。現在讀起來,當時記錄的東西很幼稚,也很純樸。記不清楚自己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學習寫作的。印象中,依稀記得在陸良一中上高一時,云南師范大學的實習老師來代課,教我們如何觀察習作,直接命題《小馬車的故事》叫我們全班同學進行寫作比賽。當時的陸良縣城里尤其是同樂老廣場一帶,幾乎停滿了以跑客運和貨運為主業的各種裝備的小馬車。因為不了解小馬車的構造,自己多次利用課余時間到小馬車停放點向趕馬車的師父請教。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習作《小馬車的故事》被實習的李老師作為范文在班上朗讀并受到了表彰。深入調查的真實習作對自己的觸動很大,使自己萌發了對寫作的興趣,偶爾的時間里,也常常有感而發。那時,因家庭條件受限,沒有多余的錢買書閱讀,自己拼命找機會閱讀,只要是能增加自己閱讀量的,無論是商標、報紙、包裝物,還是別人已看過的過期期刊,只要是記錄著自己喜歡的語言文字,無論哪一方面的,到了自己手中就視同寶貝,讀后能剪貼的毫不含糊剪下貼到本子上,不能剪的,自己就抄寫到本子上,每剪貼或摘抄一篇,都記下了當時的時間。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工作后的,于是有了三本斷斷續續的剪貼摘抄本。
上大學后,自己一直在買《演講與口才》雜志,每期必買,看到寫得好的文章和評價,常常是反復閱讀和體會,看后,一直舍不得丟,經典的期刊,一直到現在還保留著。那時,掙到了獎學金,除請同宿舍的同學搓一頓后,剩下的錢會毫不猶豫的去買書,有時也會從生活費中擠出錢來買書,如泰戈爾散文集、徐志摩和汪國真的詩詞,畢堅的散文集,三毛的系列叢書等等。大學畢業回家時,自己除專業以外的書籍,已買了好多書,都運回來,既舍不得送人,也舍不得丟棄。工作后,自己一直保留買書的習慣,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買書的量越來越少,買書的方向也有了一定的變化,有散文、詩歌之類的,也有與專業有關的;有相夫教子的,也有廚藝培養、家庭養花及修生養性之類的;有與時事政治有關,也有與人際關系、社會理論現象有關的書籍等等。更多點時間,自己會從網上淘閱各類書籍,吸取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父母和親戚朋友都未曾想到,五大三粗的我,有朝一日會在文字上感興趣。在他們眼中,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我能脫離農村,不再像他們一樣守著一畝三分地,天天臉朝黃土背朝天。在父母看來,一個女孩子,學好文化,將來考個學校,找一份工作,嫁個好人家就可以了,寫寫畫畫的事,應該是男人們干的,對女孩自己也沒有太大的幫助。理由很簡單,我是女的,既然跳出農門,就應該活得輕松一點,舒坦一點,做一個合格的典型的賢妻良母是父母對我最大的期望。
成家后,父母來家小住時,看到書柜里到處放滿的書,曾經提醒過我幾次,適當時抽空清理一下書柜,對那些多年不看、多年不翻、甚至已過期的期刊雜志,可以當作廢品處理。每次清理時,我都是翻翻這本,看看那本,很舍不得,看到書的封面,我就知道書本里的內容。但看著越來越狹窄的書柜空間,我不得不回到無情的現實當中,狠下心,清理出一部分,送人的送人,賣的賣。每當有空時,就會躲在書房里,看看已看過了的老書,細細品味書里的故事和哲理,一天下來,多了幾分愜意。
反復的閱讀,有意無意提升了自己的習作水平。工作以來,自己有機會參加到位組織的各級的命題征文、演講比賽、論文交流等等,雖然談不上有太出色的表現,但每次接到任務,自己都還能交上一份與每次活動有關聯、不算太差的作品。這也是令樸實無華的父母沒有想到的,他們的女兒還會有這樣的“特長”吧。自己偶有小作品產生,會打印出來給自己的父親看一下,告訴父親這是我寫的,父親看后感到很驚訝。雖然父親僅有初中文化,但他有時也會給自己提意見:任何文字,都來源于真實的生活。也許是受父親母親純樸的生活作風影響,工作20年來,自己一直保持著簡單的生活習慣,工作之外,教教孩子,做做家務,鍛煉身體,看看自己喜歡的書,偶爾的時間里,會一個人坐在電腦前,有感而發,爬爬格子。
自己談不上對文字習作有特殊的天賦,但歸功起來,那些發黃的日記和剪抄本成了最好的“啟蒙老師”。大學畢業時,自己的畢業論文被刊登在母校農學系系刊的頭版上,看到自己的名字變成鉛字的那一瞬間,心理別提有多高興。有了一次獲獎受表彰的機會,提起了自己對寫作的興起。
工作以來,不同環境里結識了不少煙草同仁,與他們朝夕相處的日子里,使我加深了對他們內心的了解。在公司一步步發展壯大的歷程中,親眼目睹一個個年輕力壯的煙草同仁,變成了滿頭銀發的煙草老人,身邊揮汗如雨、默默無聞的煙草同仁枚不勝舉,他們不正是自己寫作的源泉嗎?我嘗試著向不同的網站、報刊雜志投稿,沒想到出奇地順利,看到自己的文字變成了鉛字,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于是,工作之余偶爾的只言片語成為我最開心的事情。不管工作有多累,只要一有時間,我就用自己粗淺的文字記錄下陸良煙草在健康持續發展過程中所有參與者辛勤奉獻的精彩瞬間,以及自己對公司日新月異變化的真實感受和美好祝愿。偶而的只言片語,使自己不知不覺成為一名企業文化的業余宣傳者。常常要占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去做宣傳,雖然有點累,但在一行行樸實的文字中暢游,讓我感覺到心里從未有過的充實。有時從網站上讀到好的作品時,會邊讀邊思考,覺得自己就像一株干旱已久的煙苗,喜逢一場痛快淋漓的甘霖雨露,大口地吮吸著水分和養料。也許正是由于自己的不間斷的習作、持之以恒地學習他人的作品、思考、練筆,自己的稿件才會一篇篇陸續在行業媒體上發表。
夢想不拋棄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就會沐浴在夢想的光輝之中。這是發黃的日記和摘抄剪貼本帶給我的逐夢信條,我將會一直堅持下去。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