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新聞采訪和報道中,很多基層通訊員總是感覺說不到“點子上”。好像嬰兒走路一般,跌跌撞撞,無法站立,其實,靜下心來想想,為何不讓自己的稿件學會自己“說話”呢?這才是最理想的新聞宣傳報道狀態。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
稿件要學會“說話”,首先就要真實
真實是新聞報道的底線和原則。就像是會計從業人員堅決不做假賬一樣,這是起碼的要求。而要做到這一點,寫作者首先就要明確真實這一要義,不摻假,不使假,不做假,真實報道所發生的事件的過程以及后果。呈現給受眾,就是一種狀態。不添鹽加醋,不道聽途說,不人云亦云,而是要深入實踐之中發掘事件的本質,在對事件的本源的探究中給受眾和讀者一個真實的表達。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是什么就不是什么,怎么發生,發生的過程,造成的后果,不要預估,也不要妄言推測,更不要受別人的思維行為方式影響而產生熱情,而是要站穩腳跟,睜大雙眼,“透過現象看本質”,讓真實的事件本身說話,才好。
其次,就是傳神而且生動表現
語言是無言的,也是有聲音的,而且是傳神且富于表達的。如何掌握或者把控呢?這就要善于在比對和推敲中反復揣摩,是“推”還是“敲”,是“立”還是“倚”,都要認真反復在事件發生的本質后面去深入挖掘并且呈現出來。對于一個勞模先進的采訪,就要面對面交流,在小事件中找尋幾十年如一日或者對技術工作的精藝之道;對于一般職工,就要通過大量的采訪和走訪,固化和提升某種不自覺的力量形成為某種自覺的力量,這是文化還是其他等等。不同的對象,就要依靠不同的采訪藝術,從不同的語言環境下萌生心與心的對接和交流,進而形成神行兼備、言行一致的人物和事件的獨白。形象立起來,不說話,姿勢也站在那里。這就是力量吧。
第三,會說“大眾話”和“親切話”
毛澤東同志的領導藝術和寫作主張最主要的一條,就是要走群眾路線。何為群眾路線呢?同吃同住同勞動,會說“大眾話”和“親切話”,會用他們的言行來思考問題和啟發自己,提升自己給群眾的辦事能力和藝術,才會慢慢成為群眾的朋友和知己。群眾的話最傳神,也最生動,還能直接表達出鮮明的愛憎憤怒之情。給職工群眾真心實意辦事,體驗職工群眾之樂之憂,學會和他們交流,在直接和他們的交流中體會職工群眾語言之美,傳神之美,體會親切和民間的力量。俗話說,高手在民間,正文是這樣的道理。
第四,少而精當,簡約自然
簡練,簡練,再簡練,能幾十個字表達清楚的意思絕不拖泥帶水湊成幾百個字。中央“八項規定”中對文風要求也加以改進,讓職工群眾看的懂,讀得出來,理解意思,并且在實干中凝聚力量和人心,為煙草企業發展鼓與呼,形成一種一致的意見和真實的干勁。有的時候往往自己寫成的東西,怎么也該不下去,感覺那里都是合適的、恰當的,但往往這時候就需要靜下心來或者讓同事來幫忙,或者讓職工看看毛稿,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有利于改進和提升。真的原則就是要少而精當,簡約自然,正如古語云文法自然一樣。
煙草企業基層通訊員就在基層一線,從身邊做起,從職工群眾關心的事情著手,慢慢讀,細細捋,字斟句酌半年工,得來全不費工夫,讓稿件自己學著“說話”,學會“說話”,相信在具體實踐磨練出來的稿件一定會得到職工群眾的滿意和贊賞的。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