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煙,是我們待人接物中必不可少的禮儀。記得小時,父親外出必留一包香煙在家。如果有客人來訪,母親就拿出煙茶招待,偶爾忘記母親事后也會向人致歉。基礎
那時我總覺這是多余繁瑣的禮儀。直到自己長大做了女主人,親歷了一件事情后,才知這個繁文縟節還真不能少。
那是兒子滿周歲,家里來了很多朝賀的親戚,互相都極熟。除了給男性成年客人每人遞上一盒煙以示歡迎和感謝外,桌上還擺著各類煙,供客人隨便抽。平時大家忙著,借這難得的相聚時光,親戚們一邊聊著,一邊互敬自己帶來的煙。歡樂的場景離不了煙,也不缺煙。
卻不想杯光交錯、酒過三巡,有兩人竟因一根煙互相辱罵甚而動手。起因是一人挨個兒發煙,唯獨沒發另一人。大概一人知道另一人正戒煙。且聽另一人振振有詞:“你不敬煙,怎么知道我不抽煙;再說抽不抽是我的事兒,敬不敬是你的事兒。這不明擺著瞧不起人嘛!”
煙在這時候,已不單純是煙,還是社交的工具,用得好是維系情感的紐帶,用不好是刺斷情感的利劍。我那兩親戚無論旁人怎么勸說,誓死再不往來。這只是個例,但也讓我領教了其中利害,此后乖乖學著母親的樣兒給來訪的客人敬煙。
男人進入社交場合,更需要頻頻敬煙。敬上的一根煙里包含著友善尊敬之意;懇請勞煩之意;歉疚悔恨之意......無論出于禮貌還是便己便人,這遞上手的煙都得接,對于敬煙人是何種用意早已心知肚明。只要在吐出的煙霧中露個笑臉,彼此的心也就近了。如此直截了當、快捷方便的表達方式,遠比轉彎抹角、不著邊際的言論讓人輕松愜意,事半功倍。這適合男人注重結果的心理特點,煙在此時成了男人在社交場合的一張嘴。
煙敬上,接著還得點火。如此在禮儀上才算盡善盡美。點火需講究技巧,室內室外,人前人后,無不透出交際中敬煙人的八面玲瓏。通常需要一手打火,一手微掩,在室外是防風吹滅,在室內是表示尊敬之意。
我不抽煙,也不鼓吹抽煙,相反曾勸過生病的父親戒煙,但發現父親偷偷抽煙時我沒有言語。想起父親辛苦一生,愛煙但從沒舍得抽好煙,如今我有能力為他買好煙時他卻不在了。今年清明去祭拜他,我點燃一支黃鶴樓的為了誰放在他墓前,兩行清淚隨之落下......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