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渭南大荔農(nóng)村老家,棉花是秋收的主要農(nóng)作物和經(jīng)濟作物之一。雪白的棉花盛開的時候,棉田看上去非常美好。忙于收獲的農(nóng)民們搶農(nóng)時,來不及一朵一朵地采摘棉花,只好連棉桃一塊兒掠回家,堆積起來,就像一座小山一樣。接著,就是利用一切機會,忙于剝棉花。于是,男女老少齊上陣,不分黑白晝夜,忙活個不停。就連八十多歲的老人也閑不住,也要剝棉花,把勞動的艱苦與歡樂一起分享。孩子們放學(xué)回家,或者是放假回家,寫完作業(yè)后,大多數(shù)時間也是幫助家里剝棉花,體驗勞動的苦與樂。成堆的棉桃兒,多的不計其數(shù),硬是經(jīng)過家家戶戶不知道多少雙手的不停勞動,積少成多,統(tǒng)統(tǒng)被剝個凈光。剝完的棉花要及時晾曬,鋪滿一地,雪白雪白的,很耐看。而棉花莢兒,也積少成多,堆積得像小山兒一樣。一批棉桃剝完了,另一批棉桃又從地里采摘回來了。不停地剝,不停地曬,這樣要甚至忙活到冬天。晾干的干凈的棉花就可以用包包起來出售賣錢。收購棉花的商販及時到村里來,把拾掇好的棉花收走。每逢收購的時候,要用強壯的勞力抬棉花包,過磅,并抬到車上去,捆好。農(nóng)民們與客商事先談好價錢,等裝好車后,經(jīng)過仔細(xì)算帳,錢貨兩清后,雙方都露出滿意的笑臉來。這時,好熱鬧的鄰居們就會開玩笑,說賣了棉花的主人有了錢腰粗了,結(jié)果會引來一陣笑聲。這樣,大家都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
今年國慶節(jié)廠里放假五天,我利用這個機會回了一趟大荔老家探望母親。一回到家,我便一眼看到屋子里的鋼絲床上堆了一堆棉桃,地上堆著一堆剛剝好的雪白的棉花,心中只覺得新鮮、興奮。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母親幫妹妹家剝棉花。母親告訴我說,現(xiàn)在正是收花的時節(jié),家家戶戶忙于剝棉花。第二天一大早,母親便帶我到妹妹家,幫忙剝棉花。我起先覺得新鮮、好玩,眼看著自己剝了一個又一個棉桃,雪白的棉花漸漸堆積起來,很有一種成就感。但是,剝著,剝著,就覺得有點不耐煩,太單調(diào)了。我回頭看看母親,發(fā)現(xiàn)母親很投入地剝著棉花,剝得又快又好。母親一個勁地說,人真是了不起,靠雙手硬是把棉桃剝開,把棉花摘出來,積少成多,形成棉花的山。我問,難道沒有剝棉花的機器么?母親說,有,剝棉花的機器剝的棉花臟一些,棉絨又短,收花的人不喜歡,出的價錢也低,根本不如手工剝的棉花好。國慶節(jié)那天,我哪兒也沒去,和母親一塊兒幫妹妹家剝了一天棉花,心中很充實,很快樂。那天,正趕上妹妹家賣棉花,我記得價格是一斤兩元五角八分錢。好大一堆棉花,有一千多斤,賣了三千多快錢,妹妹家里一片歡騰。
最難忘的是我看望我外爺、外婆的時候,他們正忙于剝棉花。都是八十多歲的老人了,還在勞作,這一點尤其令我感動。通過走訪親戚和鄉(xiāng)親,我發(fā)現(xiàn)家家戶戶都在忙于剝棉花。他們沒有豪言壯語,卻樂天知命,誠實勞作,為自己,為社會,為國家默默地奉獻。記得著名的作家陜西人路遙說過,“只能永遠把艱辛的勞動當(dāng)作生命的必要;即使沒有收獲的指望,也要心平氣靜地繼續(xù)耕耘。”我覺得老家農(nóng)村的人們在黃土地上辛苦勞作,種植棉花之類莊稼,他們就像路遙所說的那樣活著,活得偉大而且崇高。我工作在煙廠,也要向他們學(xué)習(xí),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特別是要立足本職崗位,堅持“兩個至上”,心平氣和地繼續(xù)耕耘、奮斗,靠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幸福天地,擁有充實快樂的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