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兒子在一大醫(yī)院住院,頻繁地乘坐這家醫(yī)院住院部的電梯,在人群的高峰期是人流如潮,讓人不解的是,很多人只是上個二三樓,這些人一不是患者,二不是老年人,三不是行動不便者,都是一些年輕人或者健康的人。二十幾層高的大樓,電梯是層層都要停,擁擠不堪的電梯里是空氣污濁,有的人因電梯的減速啟動所產(chǎn)生的離心力,時不時地表現(xiàn)出難受的表情,對那些到二三樓下梯的人,時不時遭到人們的埋怨。從中可以看出,對上個二三樓的人乘坐電梯人們是不贊同的,是一種浪費,浪費時間,浪費資源,又增添了電梯的擁擠,根本沒有必要,這也是大多數(shù)人的共識。
平日里,人們乘坐電梯是件及其平常的事情,沒有幾個人來考慮,到幾樓應該乘坐電梯。筆者在一家公司的電梯門口見到這樣一個提示:“少一份擁擠,多一份節(jié)約,得到一次鍛煉,五樓以下請您步行上樓。”電梯工在開啟電梯時環(huán)顧一下人群,如果沒有行動不便的或者老人,她從六樓問起,如果有六樓以下者上了電梯她就勸其步行上樓,這些人雖然不是十分情愿,但電梯工的要求并不過分,而且很有道理,這些人很難為情地出了電梯。
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不是有些多此一舉,其實細想一下,二到五樓并不高,不是行動不便或者老年人,爬樓梯是件有利健康的好事情,得到了鍛煉,又節(jié)省了等待電梯的時間,還避免了電梯里的擁擠,另外,又節(jié)約了資源,減少了電梯的機械磨損,雖然我們自己不是直接的受益者,換言之,我們都是社會成員,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節(jié)省我們的資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俗話說:“涓涓溪流歸大海。”大海的波濤洶涌是無數(shù)溪流所歸納的,江河也是由無數(shù)個小溪歸就而成,看似小處的節(jié)省,日積月累就是大海就是江河。
所以,我們雖然是在乘坐一次電梯,步行個二五樓費不了多少功夫,我們的體力消耗也沒有多少。時時處處做個有心人,無形中在為他人行方便,為社會做貢獻,自己也同樣有收獲,有受益,我們何樂而不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