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城的少年紀昌愛好射箭,一心想成為絕世獨一的名射手。拜飛衛做他的師傅,經過一番苦練,紀昌終于成為了比飛衛還要厲害的射手。于是紀昌自認為是天下第一了,但是后來飛衛告訴紀昌他只是天下聞名射手,并不是第一射手。并且告訴紀昌,峨眉山上有一位師傅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
于是紀昌便走到峨眉山,見到老先生。迫不及待的向老先生展示了自己精湛的射技——一箭雙雕。但是老先生將他帶到一塊懸崖邊上的石頭上,并且告訴他讓他再演示一番他的精湛射技的時候,紀昌猶豫了。他害怕了。老者一躍到石頭上,對準一只鳥要射。紀昌驚呼:師傅,沒有弓箭如何能射?老者說:有弓有箭只是射之射,沒有弓箭才是不射之射。說完老者一個射箭的動作,鳥兒應聲著地。
紀昌心悅誠服,終于知道自己并不是天下第一。之后他在峨眉山上呆了九年。九年后回到邯鄲城時,大家驚奇的發現,當年那個雄彩赳赳的紀昌不見了,他們看到的是一位面色和悅,微笑對人的紀昌。甘蠅看見他的時候便拜倒大呼:你現在真的是天下第一,我輩望塵莫及了。后來,紀昌年老的時候,去朋友家,見到墻上的弓箭,竟問主人是何物,主人驚奇之余告訴他:這是您年輕時候用的弓啊。
貌似是個很簡單的故事,我小時候也看過該動畫片,但是今天這一次徹底的警醒了我:一只認為自己是在追尋老子的無為,孔子的仁義,墨子的兼愛,希臘諸賢的精神,曹操的霸氣,太祖的豪邁。。。。。。??墒俏彝蝗幻靼琢?#xff0c;這所有的一切,不是他們純粹的無為能夠得到的。正如紀昌,如果沒有之前的刻苦練習,天下聞名的射手也不是。但是,沒有一顆光明自在,悲天憫人的心,就算是再努力,也只是為之為,射之射。
先有為,再無為。先努力踏踏實實的明明白白的做事,才能達到射之射的境界。如果想成就一番霸業或者只是想在世間獲得一世的名利,射之射對一般人就足夠了。但是如果同時能夠做到悲天憫人,包容萬物,含蓄養靜的話,才能夠真正達到圣人境界。
說到這兒,就又想起理學和心學的知和行何者為首的問題。以前,我對王陽明萬分敬佩,然后很喜歡他說的知行合一。也似乎在做,但是沒有學到骨髓,知行合一并不是你想做就能夠做到的。只有先行才能有知,王陽明事實上不承認朱熹的說法,但是現在我認為事情大體上可以分成兩個階段:做事期和樂事期。做事期可以稱之為先行后知期。就是我們在做一個工作,這個工作和其他人的沒什么區別,我們只是在做它。樂事期可以稱為知行合一期。就是我們把我們的工作做到一定階段之后再慢慢的變成了一種讓我們快樂的事。所以,一味的追求無為,追求有知,追求樂之,追求愛人是不對的。先有為,先行,先做,先愛己??傆幸惶鞎_到無為的境界。
我越來越覺得古代所有的圣賢和偉人所有做的都是一個事情。即無為。但是很多人卻認為圣賢是生而無為的,這個認識讓他們一輩子要不窮困潦倒,要不碌碌無為,圣賢真的像世人開了一個玩笑,最后感覺還是每一天都有進步,這才是最快樂的事情。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